第六十五章 水陆联运的构想(第2/2页)1937全球速递

这一运输瓶颈问题,又能加强双方的联系纽带,可谓一举多得了。

    阿诺德答应了约翰的考察请求,他很干脆地就把自己的儿子马士基甩给了约翰,然后开始忙自己的事去了。

    接下来的几天,约翰都在马士基的陪同下在公司总部和码头、船队进行实地考察。其实,约翰在这方面也是个老手了,他前世在上海运转中心的时候主要负责的就是海运业务。198年的马士基,还只是个中等规模的船运公司,没有计算机,没有物联、也没有集装箱,一切都还很原始。

    所以,约翰的主要考察目标实际上是马士基人。

    虽然现在他的绝大部分能力都在自己老爸的压制下没有发挥的余地。(阿诺德在公司对他的态度非常严厉,感觉更像是在对待一名学徒,而不是儿子。)但熟悉运输行业发展史的约翰,非常清楚这个年轻人的能力。

    历史上,在194年,为了给公司保留尽可能多的船只,不满6岁的马士基临危受命,被父亲派到美国整合公司的整个船队。

    之后,随着丹麦的沦陷,马士基集团的形势开始急转直下。他们的账户被冻结,船队被接管,甚至被禁止做一切与航运有关的业务。尽管马士基在纽约创建了‘穆勒贸易公司’,但并没有多少可以用于交易的商品,也缺少足够的客户。

    在美国前七年里,马士基甚至很少能与在哥哈根的父亲联系上,一切都只能靠他自己。他加入了一家俱乐部,以此为平台认识了很多的生意人,其中也包括了丹麦驻美国大使亨瑞克考夫曼。

    在考夫曼的帮助下,马士基拓宽了在美国的交际面,并最终在战后夺回了那些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船只的所有权。而且他还从美国政府方面争取到了相应的使用费和折旧费用,这笔资金对于巩固公司和战后重建极其重要。

    马士基一个人在美国打拼时的业绩不可谓不突出,但是等1947年4岁的他回到哥哈根时,又再一次不得不在他父亲的指导和严格监督下工作了。

    一直到1965年老阿诺德退休后,马士基公司才重新掌控了公司。并最终将公司的规模,从他接手时的88艘货船,发展到了146艘,业务遍布14个国家,成为了世界首屈一指的航运公司。

    几天相处下来,哪怕不去考虑这个4岁伙子未来的辉煌成就,约翰也能感觉到马士基是个非常有想法的年轻人。他开始尝试着用自己关于开展国际水陆联运业务的构想来诱惑他,试图将他绑上联邦快递这艘大船。

    约翰拿出的杀手锏,就是标准集装箱运输理念。历史上,在6年代,阿诺德和马士基这对父子曾经就是否开展这项业务产生过激烈的意见分歧,最终获胜的就是支持使用集装箱的马士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