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大匠毕昇 (请大家留意置顶评论角色扮演)(第2/3页)大宋九千岁

,的确不适合雕版印刷!”

    “就是,字数少,变化多,印刷量不大,老先生有什么办法没有?”赵允让努力往活字印刷方面引导。

    毕昇想了想,摇摇头:“之前我也考虑过这个问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只要能够充分解决上面的几个问题就好了,就好像这一大块雕版,要是能够替换其中的字就好了,可惜可惜!”

    看着毕昇发亮的眼睛,赵允让笑了。

    这种划时代的技术进步,那都是厚积薄发。

    所以赵允让也不好直接提示,先让老头自己琢磨着吧。

    “这样吧,我知道老先生是这方面的人才,小侯爷又有这方面的需求,就请老先生在小侯爷手下做事吧!”

    赵允让离开的时候放下话儿来。

    这个,徐至诚早就办好了,直接砸银子,买铺子。

    别说那家印刷铺子,连老板都已经被他买下来了。

    包达亭主外,这老板主内。

    只不过,现在的印刷方面的最高负责人,变成了毕昇。

    技术型老板,这是赵允让的原话!

    毕昇骤然受到重视,自然也是尽心尽力。

    果然,第二天一早,毕昇就跑来了,手里拿着一团泥。

    “小王爷,我想到办法了,可以用这个试下!”

    赵允让大喜,真不容易啊,想到用泥,这活儿就等于是搞定了!

    再看系统,已经有关于活字印刷的介绍了。

    胶泥刻字,火烧令坚!

    最后,赵允让给了老头八个字的提示,老头手舞足蹈地跑去做实验了。

    科学家的精神是可怕的,看到了曙光的毕昇三天三夜不眠不休,终于试验成功。

    赵允让的那八个字,被毕昇奉为圭臬。

    有了活字印刷这个先进科技,徐至诚第一件事,就是把那几个抄书不认真的生员给开了。

    当然,活字印刷这事儿,暂时还是要保密的。

    按照赵允让的说法,这叫,专利垄断,科技禁运!

    咱们的好东西,别让别人随随便便就弄走了。

    看赵允让说得如此严厉,徐至诚马上联系石磊,让这小子弄了几十个从禁军退下的老卒过来。

    顺便把印刷铺子,建在了老周的砖窑旁边。

    理由很充分,烧字方便!

    赵允让吐血,烧字是方便了,烧纸也很方便啊!

    要加强防火!

    好在现在印刷基本属于订单印刷,不存在囤货问题。而这边蹴鞠大赛准备得是如火如荼,众人都是忙得脚不沾地。

    汴梁城中,皇宫大内,文德殿中烛光摇曳。

    书案后有一个年轻人,手中拿着一本薄薄的册子。

    “这新闻周刊倒是有些意思,不过这新闻二字好解读,周刊,是何意思?”

    “这,奴才也不知就里,可是风闻那徐小侯爷也曾经问过赵小王爷,说是日、月、金、木、水、火、土为七曜,自创刊之日起,七日一刊,周而复始,故称之为周刊!”

    “周而复始,暗合七曜之数——我这位兄弟什么时候这么有才华了?”

    书案后面正是当朝圣上,即位数年却依然没有亲政的皇帝,赵祯!

    下面的老太监低着头,不敢说话!

    “这蹴鞠大赛,闹得京师不安,如果说,就是为了那碧落春,也不至于此!只要皇叔说句话,自然烟消云散——”

    “可是皇叔居然不说话,任由他折腾,实在是难解!”

    “陛下,这蹴鞠,本是市井间玩耍娱乐之物,现在小王爷又出新规矩,十一人上场比赛——”

    “所以这几日,各行当里的头面人物,都组织起队伍,林林总总有几十支,不知道这位小王爷如何处理?”

    赵祯略一沉吟:“既然折腾到如此地步,规矩有如此新奇缜密,办法总是有的——也罢,等蹴鞠大赛开始的时候,我们去看看!”

    老太监面色不变:“陛下不可,还请以国事为重!”

    “这皇宫里有什么意思,朝堂上的事,不是有太后么?”

    老太监顿时哑口无言。

    赵祯即位之后,太后垂帘听政,政事中倒有八成是由太后做主的。

    别的不说,那碧落春拍卖的两万两银子,可是进了慈宁殿的。

    皇帝心里不舒服,这些身边人都是知道的。

    碧落山庄这边,眼看到了蹴鞠大赛开赛的日子了,各项准备也接近尾声了。

    面对着蹴鞠场地搭起了看台,赵允让有意没有围着场地搭上一圈儿。

    能上台看蹴鞠的,那必须得有个能上台的身份才行。

    延庆公主看起来是真下了狠心,那路修得居然比驿道还宽。

    双向四车道!

    这也是听了赵允让的话。

    城市规划其实是个大问题,就算是汴梁城,在城外几十里,也是荒野乡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