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不情之请(第1/2页)大宋九千岁

    没有什么事,是能够在朝堂上能够正式签订协议的。

    从来都是私下里达成协议,然后呢,朝堂上只是签一个字而已。

    所以赵允让今天晚上的行动,主要就是为了与这位耶律雪公主达成协议。

    没错,耶律雪是一个公主,她的身份甚至比萧茵还要高一些。

    协议既然已经达成,自然就没有挽留的必要了。

    赵允让可不想在一位他朝公主的深闺里面,留下一个什么风流韵事的名声。

    自己老婆还没有娶呢!

    完成了协议之后,耶律雪却是有些依依不舍,强烈要求赵允让再聊一会儿:“你再做上一首诗呗——”

    “我腰疼,没心情了。”

    哪有那么多诗句给你啊!

    许多人还都有需要,自己眼看着还有大半辈子好活,诗虽然不少,可是需求还不好说。

    所以要留些诗,用来应付以后的事情了。

    虽然说记忆里的诗词不少,可是也不是每一首都能够合用不是。

    耶律雪尽管依依不舍,最终也没能够挽留住坚决的赵允让。

    第二天赵允让奏明了赵祯。

    赵祯大喜:“不错,这件事情,也就是你能够办得不错,既保住了朝廷的面子,又省去了利益的损失。”

    那是自然,既没有保住面子,又造成利益损失的,那是废物!

    造成利益损失,保住面子的,那也是国贼。

    只不过有的时候。实在难以两全罢了。

    第三天,赵祯在朝堂上接见了以耶律雪为代表的大辽的使臣。

    这件事情,群臣居然还不知道。

    因为赵祯根本就没有和他们说。

    在这朝堂之上,太后文臣乃至于袖手旁观的赵元俨,竟然都不知道。

    当然,至于是真不知道,还是装傻,那就只有各人心里知道了。

    而这一次,赵祯打算自己来干这件事情。

    所以耶律雪一提出来岁币的条件的时候,众人都惊讶了。

    吕夷简就不知道这回事。照理说,这件事情在朝堂上讨论之前,就应该经过文官等各方面的集中讨论。

    没有,什么都没有!

    看着赵祯笑吟吟的模样,文官众人的心头都不禁生出了一丝寒意,皇帝这是要亲政了吗?

    其实,刘太后的垂帘听政,并没有如此的严谨。

    换句话说,赵祯很早就可以算是已经亲政,只不过,许多的事情要和刘太后商量而已。

    所谓外交无小事,与大辽的岁币更是外交中的重大事件。

    这样一场事件居然没有任何消息传出,自己竟然要做主了吗?

    还是说这是大辽使臣的突然袭击?

    文官都拭目以待。

    耶律雪很是文雅地将自己的要求提出来,她并没有像和赵允让一起讨论那样来说这个问题,而是很委婉地上了大辽皇帝的国书。

    国书上写的很清楚:家国不幸,天灾来袭,望兄弟执手,仗义相助。

    赵真看了一眼国书,直接拿了过来,让人递给了群臣。

    刘太后在一旁眯了眯眼,这件文书在拿过来的时候,她已经看到了。

    现在赵祯没有递给他,不过刘太后也没有说什么。

    吕夷简这是第一次见,一看就面沉似水了。

    “我朝岁币都是按月按时起运的,历来没有更改,如今我朝国库空虚,临时抽调各路州的银两,恐怕会对国体产生影响!”

    赵允让暗挑大拇指,看人家这话说的,有水准!

    当然,其实这是扯淡的话。

    以大宋现代的国库,这点儿银子其实不算什么的。

    “如果对方说提前起运,便提前起运的话,不是显得我大宋懦弱无能?”

    这个是从国家层面上来考虑,实际上也是胡说八道,对方已经很是客气,要求其实也不算过分,就看双方的关系了。

    吕夷简皱着眉头,低声和几位同僚商量了几句。

    “大辽虽有国书,恐怕不能用在这件事上,当日安阳县子赵允让与精于骑射的大辽的郡主萧茵,有过一次切磋。”

    “当时赌注即是岁币十万两,现在大辽不仅要求提前起运,还要求起运三十万两,如此作法,岂是兄弟所为?”

    这话说的和赵允让说的差不多,只是比赵允让严厉得多。

    耶律雪也只得在一旁听着,虽然已然做好了老赖的准备,面色不变,这心里也是有些不得劲。

    这件事儿萧茵做的实在是不占什么道理,现在让自己来顶这个雷了。

    而且萧茵似乎还刺杀过赵允让,这更是一个昏招。

    虽然说两国之间无所不用其极,可是搁在面子上来说的时候,总是有些不好看。

    赵祯听了吕夷简的话,却不置可否,眼光四处在人群中逡巡。

    赵允让的小心脏砰砰直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