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道福发威(第1/2页)南北朝之征伐天下

    “姐姐,姐姐,快来抓我呀。rg”

    “嘻嘻,妹妹你心点儿哦。”

    在王家后宅内,一大一两道倩影,正在雪地上追逐打闹,时而发出一串银铃般笑声。

    屋内正中,四周放了不少竹炭炉子,司马道福坐卧在床榻上,目光始终不离身材娇的女儿,眼中充满忧虑。

    自丈夫王献之去世后,司马道福身子一日不如一日,近来更是自感大限将至。

    她唯一放心不下的便是女儿王神爱,她这一生够悲剧啦,绝不能再让女儿经历一遍。

    司马道福承认,她并不是一个讨丈夫王献之喜欢的人。

    甚至可能持续承受着王献之巨大的憎恨,直到丈夫生命走到尽头。

    真正被丈夫王献之放在心上者,是其表姊兼前妻郗道茂,两人感情颇深。

    他之所以迎娶自己不过是奉诏罢了,甚至是在被迫奉诏离婚之后。

    当初为了抗拒来自天子的诏命,丈夫王献之不惜自残把脚烧坏,可惜也没能令天子改变主意。

    “献之炙足以违诏”,在当时广为流传,搞得皇室很没面子。

    之后愤怒的书法家和他更加愤怒的前妻,出现了几乎可称之为“大失风度”而又在情理之中的任性举止。

    丈夫王献之写了封对前妻留恋万分的信,以表达了依依不舍往日恩爱的心情,行文中甚至近似刻意地出现带有**暗示的词句。

    如果这封信只在两人间流传倒也没什么,却偏偏以献之法帖的姿态出现在世人眼前。

    丈夫给前妻写出肉麻的情书,而且传成了话题。换在任何年代,现任估计都很下不来台。

    但最终她忍下了,既然当初皇室坚持要拆散人家,那么为了皇室的面子,她只能硬着头皮忍下去。

    同样需要忍受的还有丈夫和侧室桃叶没完没了的秀恩爱,以及对自己的置之不理。

    结婚十年,他们之间一直没有后代出现,直到丈夫四十一岁,她才有了唯一一个女儿。

    有了女儿后,她与丈夫之间关系没有丝毫改变。

    在丈夫临终之时强调了一遍又一遍:他一生唯一的罪过,就是跟郗道茂离婚。

    这话,也就等于一生死不瞑目的遗憾,就是跟司马道福结婚。

    对司马道福来,没想到得到暗恋之人,今遭到如此一以贯之的冷酷待遇。

    自己婚姻的不幸,愈发让司马道福着紧女儿婚事。

    可万万没想到是,这一次皇家再次盯上了王家,确切的盯上女儿王神爱。

    一想到女儿长大后将嫁给一个傻子为妻,心头不由一片凄然。

    可惜丈夫死了,没人愿意替孤儿寡母出头。

    更别其他王氏族人正巴不得把王神爱嫁给未来皇帝,也好凭此青云直上,攫取权力。

    一个愚蠢到极致的皇帝,自然会让皇后极易获取权力,同样会给外戚王家带来难以预计地好处。

    当年擅权乱政的惠帝皇后贾南风,走的就是这一条路。

    或许自家那个皇帝兄长早已考虑到这一点,才会选一个带有皇室血统的儿媳妇。

    不知为何,一想到女儿她就不由自主地会想起死于非命贾南风。

    “不行,我不能让女儿当什么太子妃,咳咳!”

    自感时日无多地司马道子,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尽快为女儿摆脱不幸命运。

    就在司马道福苦思无策时,王国宝却奉司马道子之名登门拜访。

    王国宝出身于太原王氏,原与王献之代表地琅琊王氏不相上下。

    当年西晋建立时,王浑王济(太原王氏)、王戎王衍(琅琊王氏)都出了大力,均为名重一时地顶级豪门。

    只不过后来晋室南渡,琅琊王氏因地理便利抢占了先机,率先在东晋崭露头角,一跃而超过了太原王氏。

    不过太原王氏毕竟底蕴深厚,经王述王坦之父子努力经营,到了今王国宝这一代,已隐隐有后来居上之势。

    特别因已故王皇后出身太原王氏,使得太原王氏成为继琅琊王氏(王敦、王导)、颍川庾氏(庾亮、庾冰)、龙亢桓氏(桓温)、陈郡谢氏(谢安、谢玄)这四大掌权世家之后,成为又一个有望执掌朝政的世家。

    只可惜太原王氏没有可以领袖群伦的王导或者谢安,又恰恰碰到皇权骤然膨胀,使得太原王氏只得附庸皇权而存,而无法像谢安、王导那样主导朝政。

    可即便如此,眼下太原王氏也远比琅琊王氏风光多了。

    比起王恭、王忱等相继坐镇一方、节制数万兵马,像王献之的几位兄弟却还在太守、内史之类官职上打磨。

    “不知王中书今日拜访所为何事?”

    王国宝没有直接回答司马道福,而是盯着在院内玩耍地王神爱,感叹不已。

    “唉,公主殿下身患顽疾,万一将来不幸离世,也不知神爱娘子是否还能像眼前这般无忧无虑的玩耍。”

    司马道子闻言心中一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