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节马惊(第1/3页)春闺记事

    第236节马惊

    中秋过后,八月便过了一半。[

    中秋节的后半夜,淅淅沥沥下起雨。

    天气骤然转冷。

    海棠微雨,莲漏半烛,秋色已浓稠。

    顾瑾之躺在床上看书,祝妈妈和幼荷、葳蕤坐在炕上,做针线,陪着她。

    屋子里安静极了,甚至能听到窗外细雨敲打花枝。

    顾瑾之看了会儿书,眼睛发涩,祝妈妈几个便下去歇了。

    半夜的时候,不知为何突然醒了。

    而后,就有点失眠。

    她不停想白日在马车上发生的事……

    越想越睡不着。

    口有点渴了,她起身喊了人服侍她喝茶。

    进来的却是祝妈妈。

    怎么是您值夜?顾瑾之问。祝妈妈年纪大了,顾瑾之劝了她多次,她已经不值夜了。

    不知怎么今日又轮到了她。

    她们几个小的,白日累得狠了。明日都有差事,又不能偷懒。我白日还能歇歇,就替幼荷值夜了。祝妈妈笑着,用暖炉里取了茶壶,给顾瑾之添茶。

    顾瑾之接过来,慢慢饮了。

    您陪着我睡吧?顾瑾之放下茶盏,对祝妈妈道。

    祝妈妈就笑着说好,从临窗炕上拿了个枕头,就移烛到床前,放下了幔帐,吹了烛火。

    黑暗中,顾瑾之翻了好几次身。

    祝妈妈低声问她:瑾姐儿,你怎么不睡?

    睡不着。顾瑾之道。

    祝妈妈笑着翻了个身子,替她掖了掖被角。问:年纪小小的,怎么睡不着?是不是有了心思?

    顾瑾之也笑,说了句没有。

    妈妈,咱们说说话儿吧……顾瑾之道。

    好啊。祝妈妈笑。沉思一下,寻了个话题,张镇的娘死了,他前日回了延陵府奔丧。

    张镇是外院的管事。将来要配给海棠的。

    怎么死的?顾瑾之问。

    她记得张镇是家里的长子。母亲还说,将来海棠嫁过去就是家里的长媳。张镇才二十岁,他娘应该蛮年轻的。

    说是开春的时候下田插秧,脚底板踩到了钉耙上,把脚板给刺穿了。庄子上的人家,拔出来撒了地灰止血,也没多留心,后来就发烧,脚都肿了。那只脚都烂了。乡里的郎中给治了小半年。肿是不肿了。却不能走路。身子越来越差,熬不住了。祝妈妈道。

    说罢,颇为感叹。

    况且他娘身子向来不好......祝妈妈见顾瑾之没有接话。又补充一句。

    顾瑾之叹了口气,道:破伤风也不至于要命!给耽误了......要是有个医术好的郎中治。也许就没这事。

    各人生死有命。祝妈妈安慰她,也是阎王要收她。庄子上的人,谁还没个折胳膊断腿的?也没见死人的。足见是她阳寿到了。夫人赏了五十两银子,叫张镇好好安顿他娘。他老子还留在庄子上,把他兄弟姊妹都带上来,到府里做事......祝妈妈道。

    顾瑾之支吾着接了句还不错。

    祝妈妈又跟她府上其他下人的趣事给顾瑾之听。

    比如厨房上的成妈妈,她男人在外头吃酒,和一个老戏子好上了,成妈妈气得要上吊;琇哥儿的乳娘赌钱,被宋盼儿给打了一顿,不叫她管事了;煊哥儿的小丫鬟往外头递东西,拿住了,也是一顿责骂;外院谁谁谁惹了事,谁又立了功等等,说了一通。

    伴随着祝妈妈的徐徐说话声,顾瑾之终于渐渐进入了梦乡。

    这一夜虽然睡得时间不长,可是质量很好,早起神清气爽。

    ——*——*——

    到了八月十八,顾瑾之的月事终于结束。

    她喜怒无常的情绪终于过去了。

    上午没事的时候,她和朱仲钧去药铺。

    药铺每天的病人,早上就看完了。

    如今也开着门,诊金和药价却昂贵。

    平头百姓,生活拮据,谁也没闲钱看病,小病拖着挨着。免费的问诊,才有人愿意上门。等要收钱了,来的人就少;得知是高价,就是门可罗雀。

    没什么生意,大哥坐在大堂里,复习前些日子整理的医案。

    他一偏偏的背熟,颇有心得的样子。

    林翊云淡风轻,拿着药书看。

    司笺、阿良和贵儿几个,则坐在柜台后打盹。

    老爷子在里屋,写着什么。

    顾瑾之请安之后,便出去和大哥说话。

    顾辰之笑着对顾瑾之道:一整个夏天,开了近千张方子。如今治疗暑湿热邪,我也能开张方子了。

    听着他如此说,林翊也放了书,看向了这边。

    顾瑾之趁机问他:大哥仔细说说......

    热邪症,用药无外乎是生石膏、竹茹、竹叶、金银花、石斛等。顾辰之笑着道,脉象洪滑而数,苔色黄腻垢浊,定是邪热。我说得对不对?

    顾瑾之笑起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