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节尾声(2)(第6/6页)春闺记事



    太医们手忙脚乱,替皇帝诊断。

    皇帝慢悠悠醒来,有气无力。

    太医们开了方子,交代皇帝需要静养,就都退了出去,只留下几位阁老和皇后、皇子、贵妃等人。

    李皇后上前,服侍皇帝喝了药。

    皇帝气色死灰,摇摇头,并不想喝药。他舌头有点大了,想说什么,却说不出清楚。

    李皇后劝慰半晌,皇帝才把药喝了。

    等皇帝歇下了,李皇后出来,问首辅袁裕业:“陛下为何突然晕倒?”

    “庐阳王和简王结盟,叛军已经到了河南”袁裕业声音很低。

    李皇后也感觉脑袋嗡了一下。

    简王吗?

    简王不是在河南过得好好的吗?先帝在世时,简王赖在京城不肯走,丢了护卫军。皇帝登基,他们要回去,皇帝顾念他乃是叔祖父,是老一辈的王爷,特意又赏赐了五百亩两天。

    皇帝待简王如此好,简王为什么要和庐州的人狼狈为奸?

    这江山,要不保了吗?

    李皇后立马就想到了顾瑾之。

    ******

    二月的河南,不见花开春暖,依旧是寒风刺骨。

    朱仲钧站在风口,静静感觉那料峭春风拂面的刺痛。

    他的心,都拧成了一团,似他的眉心一般,紧紧皱着。

    自从去年十月,积善宫的眼线被铲除,他就再也不能知道顾瑾之的消息开始,朱仲钧变得心浮气躁。

    他恨不能立马杀到京里去。

    这一路走过来,他从来没有睡过一天的踏实觉

    所以,这四年下来,他头发花白了大半,人也苍老了大半。他的心,从来就没有落下来过,这四年,他几乎没有笑过。

    他才三十六岁,却有五十岁的模样。

    儿子和下属总是劝朱仲钧,让他想开些。

    还说行大事者,不拘汹等。

    特别是那些将领们,都希望朱仲钧能看轻点,别让女人成为他霸业的掣肘。

    可是朱仲钧所谓的霸业,仅仅是为了那个女人而行的。

    心力交瘁的朱仲钧,想尽了各种方法,想先把顾瑾之救出来,结果都失败了。于是他知道,他只有一条路可以走:继续前进,夺宫成功。

    否则,他的妻子性命不保。

    他的军队到了河南,简王和简王世子放弃了抵抗,直接拥朱仲钧进城。

    一方面,简王父子知道,朝廷的军队已经无法阻挡朱仲钧,顽抗到底只不过是让全城的百姓陪葬。识时务者为寇,让朱仲钧进城,将来还能有个拥护之恩,他们简王府也能继续保持下去。

    二则,朱仲钧手里还有含卉。

    含卉对于简王府,是个非常重要的人。

    朱仲钧看到含卉,耳边就会想起顾瑾之对他说过的话。

    那些话,似魔咒般,萦绕耳旁,挥之不去,让他的思念更添了一层。想到含卉,就会想到顾瑾之当年多么有先见之明。

    顾瑾之说,当初申国公夫人姜昕告诉她,姜夫人和简王妃乃是表姐妹。

    而姜夫人从来不跟简王府来往。

    简王妃还有个亲妹妹,嫁到了山东,也不和简王妃来往。

    当时,简王府和顾瑾之不对付,顾瑾之就顺藤摸瓜,查到了不少的往事。姊妹之间老死不相往来,肯定有个缘故的。

    若是普通的恩怨,也该释怀。毕竟在京里,人脉很重要。像姜家、简王府,都是功勋贵胄,他们需要必须的交往,来为他们的人脉锦上添花。

    但是姜夫人和简王妃不来往。

    顾瑾之查了半天,才明白过来。

    原来简王妃那个嫁到山东的妹妹,和简王妃并非一母同胞,在家里排行第二。简王妃乃是嫡妻所生,嫁到山东那位妹妹是继室夫人所生,姊妹俩从小就不合。

    那位继室夫人,生了两个女儿。

    除了嫁到山东那位,还有个小妹妹,在家里排行第三。

    简王年轻时,也风流过,就和排三的小姨子有了首尾。那位三姑娘,大胆又多情,去庙里私会简王,就成了简王的人。

    这种事,其他世家秀大约是不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