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将士赳赳赴前线(第2/3页)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只是,我们还没有看到、没有想到。但是,全团两千多个兄弟,两千多双眼睛、两千多颗脑壳,总有人能看到、能想到……所以,告诉每一个兄弟,让他们在训练中去找问题、想办法、提建议,只要他的建议有用,老子就给他奖励!”
在旅部的会议上,罗旅长的一席话让他感触很深,每个人的视野是有限的,看问题的高度和角度也是不一样的,所以,没有人能面面俱到。作为一个基层军官,只有把所有兄弟的智慧都发挥出来,才能带出一支强大的队伍……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
众人一愣,纷纷点头。
李四维话锋一转,“兄弟们的基本训练已经初见成效,接下来,训练重点要转移到战术、战法上来,增加实战演练……”
一场会议结束已经是傍晚了,军号声响起,一天的训练也结束了。
众将散去,李四维端起茶碗喝了口水。
郑三羊清了清嗓子,“团长,我倒是想起一件事来,去年在上海,日寇使用了毒气弹……”
“毒气弹?”李四维一怔,“老子咋把这茬忘了?”
关于毒气弹的事,他在后世时有耳闻,但来了这个时代,他还真没遇到过,一时便给忘了。
卢永年一脸恍然,“那份战报我也看过……三羊,你经历过那场战斗?”
郑三羊点了点头,一脸苦涩,“我回后方修养了半年,总算捡回了一条命,可是很多兄弟……”
李四维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事提得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一条条建议传到了李四维的面前,很多建议看似都是细枝末节的小事,仔细一想,往往却让他暗自庆幸。
至于奖励,李四维确实拿不出什么财物,不外乎就是在晨会上口头表扬,在午饭时给提建议的兄弟加个菜,仅此而已,却也让兄弟们热情高涨……这是一个物资匮乏的时代,将士们所求不多,无外乎一个认可,一份肯定。
等待,总是漫长而焦躁的。
这一夜,如往常一般,三人在房间里看着书。
卢永年突然抬起头来,“龟儿的,还要等多久哦?”
他也喜欢上了这句口头禅,只是那句“龟儿的”还是有点歪腔歪调。
李四维抬头望了他一眼,“等着吧,上头花这么大力气让我们整训,有仗打,肯定不会忘了我们。”
“对,”郑三羊点了点头,“只是,这场大仗关系至巨,上面怕是迟迟出不了防御计划。”
李四维点了点头,“防御战,不好打哦。”
这就好比足球赛。
七千多平的球场,只有一个球门,要守住,不算难!
可是,武汉那么大,战线数百里,参战部队动辄数十万,如何好守?
大武汉,不易守!
早在南京失陷前,军委员会就拟定了《第三期作战计划》:“……以确保武汉为核心,持久抗战,争取最后胜利之目的,应以各战区为外廊,发动广大游击战争,同时重新构成强韧阵地于湘东、赣西、皖西、豫南各山地,配置新锐兵力,待敌深入,在新阵地与之决战。”
这份计划体现了保卫武汉的战略构想――守武汉而不战于武汉。
围绕这个战略构想,军事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搜集情报、修筑工事、整训部队……
而此时,大量的日寇被牵制在徐州战场,战局依旧不明朗……对于攻占汉口,日本内阁、大本营、陆军部、海军部和侵华日寇之间也存在很大分歧,一直争论不休。所以,关于日寇的进攻路线,一直没有明确的情报和判断,具体的防御计划迟迟没有出炉。
武汉之重,稍微判断失误,将酿成难以承担的恶果!
直到五月中旬,六路日军对徐州形成合围之势,战局已渐渐明朗,日军在徐州附近的大平原围歼国军主力的企图暴露无疑。
为保存抗战的有生力量,第五战区兵分三路突围,向豫鄂皖地区转移,十九日,徐州陷落,保卫大武汉的防御部署已经迫在眉睫。
也就在这一天,新编第十六旅接到了移防命令。
第二天一早,六十六团整装待发。
众将士集结于校场之上,钢盔鲜明、武器齐备、精神抖擞。
李四维立于高台之上,目光炯炯,声音慷慨,“兄弟们,月余苦练,终于到了检验训练成果的时候!我只有一个要求,任何人都不能玷污了这面军旗。”
说着,他指向了那面在高台上迎风招展的军旗……甘飞双手擎着军旗,一脸肃穆,他身后,两个全副武装的兄弟肃然而立。
一众将士目光炯炯地望着那面军旗,轰然允诺,“人在旗在!旗在阵地在!”
李四维大手一挥,“出发!”
新编十六旅各部汇聚,浩浩荡荡七千余人,旌旗飞扬,气势雄壮,穿过漯河镇,一路南下。
沿途百姓扶老携幼、箪食壶浆,欢送着出征的将士,其中不乏慷慨激昂的乡绅,也不乏泪湿衣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