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一章春风吹(第2/3页)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众将一凛,尽皆肃然。

    陈师长的目光再次扫过众将,“刚刚接到上面的命令:各部立刻整肃部队,加强工事、积极训练养精蓄锐已经大半年了,不要只给老子养出了一身肥膘来!”

    “是!”众将轰然允诺。

    “好,”陈师长点了点头,神色一缓,“根据情报,日寇今日频繁调兵进入晋南,正是冲着中条山来的!”

    说着,陈师长声音一顿,“兄弟们呐,自中条山防线建立以来,我部就进入了中条山,前后坚守将近两年,为了中条山的安稳,两万多兄弟埋骨山中中条山万万丢不得啊!”

    “不能丢”

    众将纷纷点头,神情激昂,“师长,俺们过河吧!”

    都说一寸山河一寸血,可是,对于守土抗战的将士们来说,那一道道防线上不仅有流过的血,还有永远无法释怀的牵挂

    目光扫过众将,陈师长轻轻地摇了摇头,“没有上面的命令,我们是过不了河的中条山中还有十多万兄弟部队呢!我部要做的就是守好各处渡口”

    自“漳河划线”以来,中条山防线就开始调整兵力部署,至第四集团军南调,调整也基本完成。

    此时,第一战区仍然有七个军驻扎在中条山地区:第八军新编第二十七师和第一六五师守备中条山西侧平陆以西地区第五集团军以第三军第七、第十二和第三十四师和第十七军第八十四师和新编第二师由西向东,并列守备垣曲、桑池一线以西地区中条山西部地区第十四集团军以第四十三军第七十师和暂编第四十七师和第十五军第六十四和第六十五师以及第九十八军第四十二师和第一六九师并列守备中条山北侧第九军第四十七、第四十五和新编第二十四师守备中条山东侧,中条山守军总计十六个师,约十五万人。

    在加上太行、太岳和豫北的友军部队,北岸的兵力并不薄弱。

    会议散去,李四维策马走在回去的路上,仍春风打在脸上,入目的全是昂然的春意,一颗心轻快了起来,终于也就释然了。

    该来的终归会来,无论祸福命运太无常,唯有尽人事听天命而已!

    “老四,”李三光策马跟上,斗志昂扬,“你说,上面会让我们过河吗?”

    “哦?”李四维回头望着李三光,笑容可掬,“你想过去吗?”

    “当然想了,”李三光神色一整,“当兵不就是为了打小鬼子吗?友军在对面打,我们就在这边看着,算个啥?”

    “三哥,”李四维一怔,笑容敛去,“抗战是局大棋,你我不!六十六团,或者说一七七师才算得上这棋局上的一枚棋子,该去哪里?啥时候去?这些都有定数!”

    说着,李四维叹了口气,“上面如果有命令,我们不想去也得去!上面要是莫得命令,我们再想去,也不能去”

    说罢,李四维回头,策马而去。

    李三光怔了怔,连忙策马追了上去,满脸苦笑,“我就是问上面会不会下命令嘛!”

    “不晓得哦,”李四维摇了摇头,“长官们的心思我哪里猜得透?等着看吧!”

    回到驻地,李四维传达了陈师长的意思,给兄弟们做了动员,然后,静待下一条命令。

    四月的夜也有了些暖意,小木屋里灯火温馨,只是少了两个娃在身边,冷清了一些。

    宁柔在为李四维补着衣服,伍若兰和她并肩而卧,陪她聊着天,不时地响起笑语声。

    李四维坐在桌前,面前摊着本册子,借着灯光默默地看着。

    自中条山归来,记载着那些逝去和离去的兄弟们的册子已经有厚厚的四本了。

    册子上写下的一个个名字曾经都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有人在册子上留下了长长地篇幅,有人只是聊聊数笔,那已经是李四维对他们的所有记忆了。

    “四维,”伍若兰突然扭过头望向了李四维,俏脸上浮起一丝红晕,“天晚了,你咋还不睡呢?”

    “哦,”李四维抬起头来,望着伍若兰那如花的娇颜,笑容慢慢地绽放,“我马上就来”

    少了两个娃,睡觉也就变得无所顾忌了!

    “你莫想歪了!”伍若兰白了李四维一眼,“今晚我跟柔儿姐姐睡”

    说着,又连忙解释了一句,“俺不是看你已经忙了一天了吗?这又要打仗了,你得休息好!”

    “哦,是这样啊!”李四维笑呵呵地站起身来,往床边走去,“放心吧!这一战多半轮不到我们上呢!”

    说着,李四维到了床边,俯身望着宁柔,神色忐忑,“柔儿,你真的又有了?”

    “你这是问的啥话?”宁柔俏脸一红,没有搭话,伍若兰却瞪了李四维一眼,“你自己做的事,自己还不晓得吗?”

    “不是,”李四维讪讪而笑,“我我这不是担心吗?”

    “有些像,”看到李四维的窘态,宁柔红着脸点了点头,声若蚊蝇,“和上次千生来的时候很像。”

    “哦,”李四维点了点头,虽然觉得这孩子来得不是时候,但那份喜悦却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