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三章奉命增援(第2/3页)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时心中一惊。

    司令部设在村东的一处山顶上,前面是一处险要的山谷,人称“阎王峡”,其余三面都是十余仗高的峭壁,上顶上一片三五丈宽的空地,当日选择把司令部设在这里,正是看重了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地形”。

    r,小鬼子咂上来的?

    一众参谋文员也是大惊失色,正在惊愕之时,两个卫兵跌跌撞撞地冲了进来,直奔曾司令而来,神色惶急,“司令,快走!”

    说罢,两个卫兵架起曾司令就往门外冲,外面已是枪声大作、惨叫声四起了。

    “怎么回事?”曾司令大吼着,惊怒交加,“小鬼子怎么上来的?”

    因为此地地形的关系,火力点都设置在谷口,那曾想,小鬼子竟然直接就到了山顶

    “从天上下来的,”两个卫兵脚步不停,架着曾司令就冲了出去,但他们的话在众将士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小鬼子难道通了神?神兵天降?

    同样的场景正在垣曲县城上演。

    垣曲县城地处中条山南侧,扼守横垣大道,护卫着中天山中部的沿岸渡口,可谓中条山北侧的驻军乃至太行山nr将士的后勤命脉,也是日寇选择实施中央突破战术的重要原因之一。

    横岭关被日寇攻破以后,各部守军一触即溃,终于在垣曲县城北面重新集结,死死地挡住了日寇的进攻步伐。

    战至黄昏,日寇始终没能突破守军防线,让守军将士看到了一线希望。

    就在这时,一股日军突然从东面的丛林里杀出,一举攻陷了垣曲县城,各部守军又惊又怒,却想不通日寇从何处而来。

    难道,真是天降神兵?

    自从有战争以来,人类就一直在寻找着超越敌方的机动优势,而空降兵的诞生将机动优势发挥到了极致,让骑兵的迅捷剽悍、机械化部队的纵横驰骋都黯然失色。

    人类对降落伞原理的应用最早出现在中国,这一点毋庸置疑,史记五帝本纪中,就记载着一个国人耳熟能详的故事:“瞽叟尚复欲杀之,使舜上涂廪,瞽叟从下纵火焚廪。舜乃以两笠自扞而下,去,得不死。”

    在随后的历史长河中,杂技艺人运用巨伞表演高空飞跃的记录在我国的古籍上屡见不鲜。

    当然,巨伞被用来紧急自救的事迹,番禺海獠也有记载。

    但最终,降落伞是以杂技的形式传入欧洲的。

    毋容置疑,中华民族得先民们事世界上嘴具创造力都一群人,但是,他们创造出都那些惊艳世人的东西最终是在其他民族被发扬广大的,指南针是如此,是如此降落伞也是如此!

    当东方的跳伞杂技传到欧洲之后,便崔生了一个神奇的兵种空降兵。

    一战期间,有两名士兵经一架双翼飞机的机翼上跳下,携带部分炸毁了敌方的仓库,降落伞的军事价值开始被西方人重视。

    一九二七年,苏军使用运输机在中亚细亚地区空投部队,一举歼灭了巴土马徒等叛乱分子,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降作战。

    一九三零年,苏联组建了世界上第一支伞兵部队。

    可是,在遥远地东方,在降落伞的发源地,当日寇第一次使用空降兵作战时,绝大多数nr将士竟然还对空降兵闻所未闻。

    日寇的空降部队或许刚刚起步,或许也是第一次被应用于实战中,但是,其战果无疑是巨大的。

    第五集团军司令部被袭,曾司令虽然死里逃生,但失去了统一指挥,前线各部相继溃败。

    当唐军长率部匆匆赶回唐回村时,唐回村已经乱成了一锅粥,唐军长已无力回天,只得率部向五福漳黄河渡口方向撤退。

    一时间,各部通讯中段,逐一被日寇分割包围,陷入了各自为战困境。

    第五集团军全线崩溃,中条山西线败局已定。

    与此同时,垣曲县城陷落,各部相继溃败,日寇中路军挥师南下,兵锋直指黄河岸边最重要的渡口垣曲渡口。

    开战不过一天一夜,中条山战局已彻底糜烂,再无挽回的余地。

    “唐回村遭袭”

    “垣曲陷落”

    “第五集团军失联”

    第一战区司令部已然炸开了锅,一众长官参谋又惊又急。

    “增援,增援一定要守住现有的渡口!”

    卫长官的咆哮声响彻了会议室,“第十四集团军呢?王村战役结束了吗?”

    夜幕落下,中条山东北线上,王村战役刚刚结束,第九十军将士击溃来犯日寇,歼敌七百余人,算是开战以来的唯一一个亮点。

    接到战报,卫长官却没有丝毫喜意。

    东北线上的日寇兵力最为薄弱,这就好比“田忌赛马”,东北线上放着的正是日寇的下等马!

    更何况,第十四集团军其余各部阵地大多沦陷,粮食补给损失殆尽,而横垣县城已失,补给根本无法运抵东北线,第十四集团已是一支孤军。

    当前,唯有增派援军,稳住阵脚,可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