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四章强敌追至(第1/3页)李大炮的抗战岁月

    作为穿越者,李四维看到过有关远征军穿越野人山的记载,虽然对其的细节已经记得不甚清楚,却难忘那段字间弥漫的凄惨之意。

    因此,他从一开始不想去野人山。

    他也曾试图向罗长官和杜长官提出建议,可是,他只是一个小小的团长,谁能听得进去他的话?

    如今,悲剧已经拉开了帷幕,而李四维却不得不一步步走向野人山,走向那个传说的恐怖之地。

    因为,还有三百多号受伤的兄弟跟着杜长官一行走在了前面,即将一头扎进那个恐怖之地。

    很多时候,我们明明知道前路的尽头会有多么凄凉的结局,可是,却停不下来,只因有着非去不可的理由。

    这是现实,也像是宿命!

    太阳终于挣脱了乌云的束缚,高高地选在了天,依旧那么骄傲,依旧那么璀璨,照耀着连绵起伏的无尽山峦。

    在起伏的山峦,六十六团的将士们正在朝西北方向急行军,特勤连开路,三营紧随其后,军带着辎重和伤员居,四连五连警戒两翼,直属连断后。

    炮兵连只留下了两门迫击炮,因为全连只剩下了四发迫击炮弹没有了炮弹,再威武的炮都只能当摆设。

    炊事排也把几担子碗全部扔掉,因为,用头盔一样可以盛粥喝。

    补给连扔掉了所有的大车,因为,n早已告罄,所剩无几的粮食用十多匹骡马便能驮运,剩下的骡马全部让伤员骑了。

    当然,重伤员不能骑马,没有伤到腿的轻伤员也不用骑马。

    三十个重伤员被军的兄弟们轮流抬着,一百五六十号轻伤员或骑骡马或步行,倒也没有一人掉队。

    “呼哧呼哧”

    粗重的喘息声在队伍此起彼伏,但没有人喊累,没有人停留,兄弟们都在咬牙坚持着所有人都明白,速度是生命,只有和追兵拉开了距离,才有活路!

    希望还来得及吧!

    能扔的都已扔掉了,部队的行进速度直到现在都没有减慢的迹象,李四维的心底升起了一丝希望:按照这个速度,应该能赶在杜长官一行进入野人山之前追他们然后能劝说他们调头西行,实在不行,老子接伤员自己走!

    可是,各部都在加紧转移,通信不畅,要在这绵延无尽的山峦密林之追杜长官一行谈何容易?

    一路疾行,待到夜幕初临,众将士已是精疲力竭,只得寻了个隐蔽的山谷稍事休整。

    月光透过密林的缝隙,与谷的火光交相辉映,倒也别有一番雅趣。

    篝火的铁锅里,野菜粥在“咕噜咕噜”地冒着气泡,散发着浓郁的香气,随夜风在山谷飘荡着。

    军临时指挥部里,李四维坐在篝火边,叼着一支烟,把玩着一个小巧的指南针,脸涂满了花花绿绿的药膏,却也难掩疲惫之色。

    “呼嗤呼嗤”

    团部几个员和通信兵已经蜷缩在篝火边睡着了,鼾声沉重。

    郑三羊也盘坐在篝火边,罕见地叼着一支烟,正埋头看着铺在膝的地图,地图边同样摆着一个指南针这样的战利品,六十六团倒有不少。

    “团长,”

    突然,郑三羊扔掉了嘴里的烟头,抬头望向了李四维,神色凝重,“根据推算,我部刚刚进入孟拱东北地区,距离胡康河谷还有一百四十多里地”

    胡康河谷位于缅甸最北方,钦敦江游地区,由达罗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组成,方圆数百里,其间山高林密,河流纵横,雨季泛滥。

    在缅甸语里,胡康河谷意为“魔鬼居住的地方”。

    据说河谷腹地的无人区曾有野人出没,因此,当地人又将这片无人区统称为“野人山”。

    根据李四维前世的记忆,杜长官一行最终会闯入胡康河谷,穿越野人山,而他必须赶在杜长官一行进入野人山之前追他们。

    可是

    听着夜风飘荡着的沉重鼾声,李四维只得一声轻叹,“让兄弟们先歇一歇吧!”

    说罢,李四维扔掉了烟头,缓缓起身,拖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地走向了伤员们的营地。

    刘天福连忙要起身,却被一旁的陈怀礼一把拉住。

    “陈团长,”

    刘天福疑惑地望向了陈怀礼,声音里透着疲惫,“你拉俺干啥?”

    “龟儿的,”

    陈怀礼望了刘天福一眼,有气无力地笑骂着,“团长去找伍医生,你跟去干啥?”

    “呃”

    刘天福一滞,讪讪地坐了回去,“不去也好赶了一天一夜,俺的腿都快断了!”

    自杰沙撤退至此,六十六团一天一夜已经行进了将近两百里,当然,身为全团唯一一个随队的医护兵,伍若兰一路在护送伤员的队伍里跑前跑后,行程恐怕已经远远超过了这个数。

    李四维过去的时候,伍若兰已经在一堆篝火旁枕着药箱睡着了,身裹着一床薄被,微微蜷缩着。

    刘黑水和几个兄弟在一旁守着,见李四维过来,连忙要起身,“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