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罚外加罚,怨上添怨(第3/4页)重生之再许芳华

三娘面前再挑事吧?”

    看来宋嬷嬷在春暮心目当中,已经彻底沦落成了坏事做尽的恶人,旖景失笑,想了一想,摇头说道:“祖母让她去,许是因为有话要交待净平尼师,如若她在三娘面前挑事,让三娘在清平庵再惹出什么事故来,旁人岂不疑她?宋嬷嬷是不会做这损人不利己的事儿。”

    旖景所料不差,宋嬷嬷这次去清平庵,当真是因为大长公主多少有些不放心,才让她去交待净平尼师一声儿,让她对三娘严加责管,务必让三娘知道好歹,宋嬷嬷是什么人,脑子略略一转,就知道了大长公主的意思,是担心三娘那性子,不服尼师管教,在庵堂里又闹一场。再想到国公夫人的担忧,宋嬷嬷渐渐拿定了主意。

    经过春暮的事一闹,大长公主眼看对她没有芥蒂,说不得心里已经有了别的想法,为了将来的大事图谋,再依附另外一座靠山,就成了势在必行。

    除了大长公主,国公府还有哪座山值得她去附靠呢?首选当然是掌着中馈的国公夫人,前次罗大家的出事,不是也多亏了夫人提前露了口风给她?若不是国公夫人把这事捂了下来,罗大家的那种行为,往小说了是一时贪念,往大说了可是背主,真要是追究,送去官府也能治个盗罪,罗大家的可是她亲家,虽然不致于让她受到牵连,可真要是闹将开来,也算被狠狠下了颜面。

    国公夫人的处理方式,也算是照顾了她的脸面,对她示好。

    靠山主动示好,自己当然要识趣才行。

    国公夫人担心三娘忌恨她,那么自己起码得让三娘不要因为这事对嫡母心怀忌恨。

    宋嬷嬷先回了一趟私家,左思右想着,放了几个银裸子在锦囊里,掂掂有个五、六两的重量,这才换了一身浅褐色的素缎褙子,只在发髻上别了股银簪,才坐着青帏轿子去了国公府角门儿。

    角门处已经候着辆紫檀车,门房龚六正叮嘱着车夫路上当心,瞧见宋嬷嬷下轿,连忙迎了上前,屈褛着腰,满面都是讨好的笑:“嬷嬷来了?三娘才上了马车。”

    宋嬷嬷点了点头,没有与龚六寒喧的打算,却见龚六小心凑前,压低了声儿说道:“小的老家前些日子来了亲戚,捎来好多土仪,虽不是什么值钱的,锦阳京里却是见不着的,有心孝敬嬷嬷,只怕扰了嬷嬷清静……”

    宋嬷嬷一双利眼有意无意扫过龚六谄媚的脸,似乎随口说道:“你有心了,我又不是图清静的人,晚饭后总还是有空的,有时还巴不得来几个人陪我说话呢。”

    龚六会意,笑得眉毛直抖:“小的今晚就让小的婆娘去陪嬷嬷解闷儿。”

    宋嬷嬷斜了斜嘴角,挥了挥手,上了紫檀车,一掀车帘子,便见穿着一身白底青花襦裙的三娘,绷着脸坐在里边。

    三娘很委屈!

    被祖母责备处罚,其实她早有准备,原本以为只被罚抄经书,毕竟那方镇纸没落在五娘身上,不过是让一个丫鬟肿了手臂,谁知竟是被罚禁足!这已经让她恼火不已——那个什么张姨娘成日里还打骂丫鬟呢,也没见挨个什么罚,她这个正经主子难道连丫鬟都打不得了?

    祖母也太偏心了些!

    后来不过就是说了崔姨娘几句,却惹恼了一贯疼爱她的父亲,亲口说要送她去清平庵里!

    自从知事,她一昧地在嫡母与父亲面前乖巧小意,一年四季也不知做了多少鞋子女红孝敬,才搏得了父母的几分宠爱,不像五娘,什么都不需要做,只知道撒娇淘气,就赢得了千般呵护,凭什么说嫡庶无别?难道这不是嫡女与庶女的差异?

    五娘常与姐妹争执,也没见谁斥责她刁蛮跋扈,到了自己头上,被罚禁足不说,甚至要去清平庵里……

    谁不知道清平庵的净平尼师严厉,无论哪个贵女,只要去了那处,吃斋念佛就不说了,还得做那些提水洗衣,拾柴洒扫的粗重活!

    受些苦若是还不算什么,只一想到那些仆妇下人们背后的嘲讽,以及二娘、五娘兴灾乐祸的笑脸……

    三娘咬牙切齿,终于红了眼圈儿,甚至没留意宋嬷嬷进了车厢,也没留意马车缓缓驶动。直到听见一声沉重的叹息,三娘这才抬眸,瞧见宋嬷嬷似笑非笑地跽坐在自己跟前儿。

    “嬷嬷……”喊了一声,嗓子里带着涩涩地哽咽。

    “三娘可是觉得受罚了,心里委屈?”宋嬷嬷一脸温厚,眼睛里不见凌厉,似有无尽地怜悯与同情。

    岂止是委屈,更觉得耻辱,可这些话,却不是对祖母面前的人能说的,三娘默默警告自己,牵强地扯出一丝微笑来:“是我做错了事,也当该罚。”

    宋嬷嬷哪里会被小女孩儿的谎话迷惑,微微一笑:“往日看三娘子也是个明白人,怎么这次竟这么糊涂呢?你惹谁不好,偏偏对五娘……”

    三娘就听不得五娘两字,顿时将眼睛涨得通红,险些忍不住破口大骂,只狠狠地把指甲掐紧掌心,才强抑了心底的怨愤。

    宋嬷嬷半抬眼睑,又道:“老奴多嘴几句,三娘若是觉着有理便听,若是觉得刺耳,只忘了便是。”见三娘不说话,于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