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猝然重逢,果然隔世(第3/4页)重生之再许芳华
你是来劝我出仕?”
“若真是如此,只怕师兄要惋惜你的一盏好茶了。”虞沨摇了摇头:“沨岂能不知,师兄志不在宦途。”
魏渊的笑意这才重新回到脸上:“先说说你,这一次是真决定了要留在锦阳,再不去翼州?”
五年之前,虞沨尚才十一,便一意去溟山书院求学,因他病弱之身,楚王甚是犹豫,老王妃更是哭天抹泪地挽留,可虞沨甚为坚决,称己虽病弱,也不能虚耗光阴,成一个庸碌无为的病夫,纵使将来大病得治又有何用?将养病榻莫如拜师名门,就算将来不治,短暂的一生也不算碌碌无为。
楚王劝说不得,只得亲自护送了虞沨去翼州,而魏渊当时还在书院,两人性情相投,彼此欣赏,成了同砚挚友。
后来,魏渊被族伯——名震大隆的大儒魏望庸“驱逐”出门,让他以所学之才,报效朝廷,魏渊却并无入仕之心,离开冀州后游山玩水,两年之间,将大隆名山秀水游了个遍,锦绣诗作面世不少,所谱琴曲更是引得青楼名妓们一掷百金争抢,才子的名声就这么张扬开来。
却教魏大儒怒火攻心,连连斥责,称魏渊枉自菲薄,耗废了十年寒窗,痛心不已。
魏大儒一怒之下病倒,魏渊闻信,不得不回翼州探望师长。
因此才结束了浪子生涯,却依然坚持自身原则,拒不入仕。
恰逢老国公病逝,虞沨回锦阳赴告,郁闷不已的魏渊请求同行,也好教师长安心。
不想却得知卫国公府有这么一座沐晖楼,收藏了数千本书籍,当中不乏绝版珍本,便生钦慕之心,甘愿为国公府西席,教导郎君与娘子们琴棋书画,只求闲时能入沐晖楼阅览藏书。
转眼就是三年。
魏渊与虞沨书信来往频繁,但因虞沨这几年都不曾回京,两人也是经年不见。
点了点头,虞沨说道:“让祖母牵挂多年,我心甚是不忍,总算是在溟山书院小有所成,也得了先生允许,该是回来的时候了,沨不比师兄洒脱,唯愿学有所用矣。”
“依我看来,你的身子倒也不像有什么大礙,虽说还是瘦弱些,可不难看出意气风发。”再次抚了抚短须,魏渊的目光中似有深意。
“师兄难道不曾听说,沨自幼恶疾缠身,虽经太医名方调养,却活不过冠年?”虞沨笑道,半分颓丧皆无,仿佛讨论的是旁人的生死。
“我只信自己的眼睛。”
虞沨摇了摇头,举眸去看窗外已经偏西的金阳,沉默了一阵,又再说道:“有一件事,我一直瞒着师兄,其实我这恶疾是因为……”将声音压得低沉,飞快吐出了两字。
“果真如此?”魏渊大诧:“怎么会?”
“陈年旧事了,再提无益。”虞沨把目光收回,落在青瓷茶碗里:“因此若不得根除之方,的确难以挨过冠年,可不到最后一刻,我不会轻言放弃。”
魏渊却还沉浸在震惊之中,许多次想要劝慰,可看着小师弟复杂莫名的神色,终究还是作罢。
“沨素知师兄并非不羁浪子,只不想与朝中庸碌之辈争夺那一官半职,但师兄的抱负,却是与沨别无二致。”略略静默,再饮了一盏清茶,虞沨又说。
魏渊抬了抬眉,似乎略有不解。
“沨是认为,师兄到了该离开国公府的时候了。”微笑,放下青瓷茶碗,虞沨与魏渊四目相对:“金相结党,把持吏部,以致地方官吏大多为他的党徒,其中不乏欺男霸女、为害百姓之辈,秦相为与他争权,党争不断,中枢左右二相已经势成水火,此次宁海府下知州竟然被人暗杀,圣上震怒之余,也实在忧虑……”
甫一回京,虞沨便入宫见了圣上与太后,因着楚王深受圣上信重,而虞沨之才也极受圣上赏识,朝中政事,圣上对虞沨并不讳言,甚至将心里的打算对虞沨仔细道来。
自从大隆立国,虽然官制渐有革新,可中枢左右二相,始终还是在金家与秦家的掌握之中。两者一为勋贵,辅佐高祖建国,受新兴勋贵的信重;一为东明遗臣,当初逼哀帝退位,居功至显,被前朝望族世家视为翘楚。
两大势力经过对立、平衡、溶合,到了眼下竟然又再对立,金相与秦相甚至在朝议时恶言相向,险些大打出手,引得朝政紊乱,两党之争越演越烈。
舍谁弃谁,圣上一时难做抉择。
因为金相的荣辱关系到新兴勋贵的利益,而秦相身后也站着森森望族世家。
虽说还不至退无所退,但若放任不理,任由隐患深埋,几年间必然酿成大祸,于是圣上起意筹建天察卫——这是一个直属于圣上的隐秘机构,直接听命于天子,决定了天察卫的长官必须是圣上全心信任之人。
这个光荣的任务落在了楚王身上,因此圣上并不对虞沨隐瞒。
眼下,虞沨又将天察卫的存在告知了魏渊:“朝廷命官遇刺,其中定有阴谋,圣上虽下令大理寺与刑部严查,却并不全心信任,因此才让天察卫密查,不过天察卫属隐秘机构,又是新近筹建,可用之人并不太多,师兄,你是否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