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董太师凌空一脚,踢飞夫人宋氏(第2/3页)重生之嫡女多谋

得整张脸都皱成一团。

    就这样,董太师逼迫式的喂她吃药,吃下去小半碗。

    欧嬷嬷凑上去问:“姨娘还疼吗?”

    汤姨娘苦着脸说:“疼。”

    欧嬷嬷立刻回头看董阡陌,一把眼刀杀过去。

    董阡陌面有寒霜,平静地告诉她:“这是汤药,不是仙丹,姨娘足足疼了一个时辰了,不能指望当即止痛。”

    欧嬷嬷立即劝董太师:“别再喂了,别喝出更大的毛病!”

    董太师犹疑之下,手里的瓷勺子放慢了。

    这时,对面终于有声音喊,“来了来了,大夫来了!”

    亭中人都齐刷刷看去,一个灰衣银发的老翁因为走路不够快,正被一左一右两个小厮架着往这里走。

    董太师问:“哪个药铺请来的?是坐堂名医吗?”

    小厮说:“他不是坐堂的,不过他是毛大夫的祖父,有名的神医。”

    毛大夫就是之前给汤姨娘安胎的大夫,被宋氏送去给宋老太君看病去了。董太师一听来历可以信得过,才让老翁给汤姨娘诊脉。

    老翁号脉,一开始眯着眼,后来整个合上,好似睡着了一般。

    董太师又不放心了,压低声音问小厮:“他真是有名的神医吗?不是说全城的神医都被宜侯包揽了?”

    小厮也低声道:“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神医——是这位老人家自己说的。”

    “怎么是他自己说的?”董太师更不放心了。

    “刚才小人挨家挨府的打听,这老人家主动上来说,他是一位隐姓埋名的神医,姓毛,愿毛遂自荐给咱们出一趟诊,治不好不收钱。”小厮低声道,“我说巧了,咱们府上原来用的大夫也姓毛,老人家这才告诉我,那位毛大夫是他孙子。”

    董太师依然疑惑,但除了让这位老者给看诊,也没别的选择。

    最后,老者终于睁眼,开口说:“不好,很不好。”

    “怎样不好?”董太师紧张。

    “这胎气不正呀。”老者摇头道,“往左上方歪了。”

    汤姨娘听了,连忙点头:“对对对,我就是左上方疼,一阵阵的扯痛!”

    老者又道:“不好办,太不好办了。”

    董太师忙问:“神医可有解救之法?盼你妙手回春,救我夫人腹中孩儿。”他一着急,竟把汤姨娘称为“夫人”,旁边有其他嬷嬷听见了这一声“夫人”,当即悄悄离去,要往夫人宋氏那儿打个小报告。

    那老者高深莫测地说:“解救之法么,就在这汤药之中。”他指的就是董阡陌煎来的那还剩半碗的苦药。

    董太师一愣,低头看那碗药,问:“神医知道这是什么药?”

    “好药。”老者拈须道。

    “可这只是小女随口说的方子,胡乱煎的一碗应急之药。”董太师告诉他。

    “绝对的好药。”老者肯定地说。

    “您老知不知道这里面有哪几味药?其中可有带毒的药?”欧嬷嬷还是在针对董阡陌。

    老者一指董阡陌,“你来说。”

    于是董阡陌又一字不漏地背了一遍药方,等她将将背完,老者忽而重重拍案,将众人吓一跳。

    欧嬷嬷尖着嗓子问:“真是毒药?”

    老者又连连重拍石案,拍完了好一会儿才说:“好好好……好久没见到这样好的药方了!就让尊夫人照此方服用三天,她的胎位就正回去了。”

    董太师等人松口气,刚才真被这老神医惊得不轻,以为此药方果然不妥,问题还不是一般的严重,老神医才这么激动,没想到他是在给这个药方叫好!

    董阡陌觉得这个大夫根本是在乱吹牛皮,否则就是老糊涂了,她忍不住提醒他:“老神医,我说的这个方子是疏肝理气的,和姨娘的胎位关系不大。”

    老者把眼一瞪,两个眼珠突出,义正辞严地教训她:“肝气正了,胎位还会歪吗!老夫行医七十二载,你们府上的毛大夫还是我的孙子,他老子穿开裆裤的那时候,老夫都进宫给先皇看病了!还用你一个女娃娃告诉老夫这方子是医何病的吗?”

    众人一听,原来是一位给先皇看过病的神医,顿时肃然起敬。

    老者又拍案道:“好,就照此方给尊夫人用,保证药到病除,来日生不出大胖小子只管找我老毛头!”

    董太师听他这般有把握,这才松口气,心头一宽松,还释然一笑并夸赞了董阡陌,“好阡陌,好女儿,幸得你有办法,又有孝心,这才救了你姨娘和弟弟。”

    董阡陌道:“姨娘和弟弟是父亲的心头宝,阡陌自当尽心尽力。”

    这时,汤姨娘也说:“咦,这会儿感觉好多了,一点儿也不难受了,看来这药真是管用。”

    欧嬷嬷一听立刻抓起药碗,要喂汤姨娘全部吃完。

    董阡陌刚要提醒她,凉了就不能吃了,话还未出口,一只涂着丹蔻的手从凉亭之外伸过来,一把夺走药碗,向后一抛。

    碗飞了,药洒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