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八章 门牌很贵(第3/3页)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的就只会有两磅重。”

    听到这,阿廖沙打趣道:“就是偷工减料嘛,奸商!”

    “不这么干不行呀,搪瓷来就是廉价货,这三十几年新材料来多,这是给逼着这样搞。

    我家里都还有几个3多年前的搪瓷碗和杯子,结实的能砸死人,但就算做那么结实,现在能卖几块钱?……”

    搪瓷,张楠是知道早的结实,但怎么分年代就搞不明了:这玩意收藏的品种面太窄了,几乎就没人玩。

    上辈子特殊时期的搪瓷制品是有人收藏,但就是玩玩;而对张楠而言,收藏品中属于搪瓷制品的只有三件物品,是两块门牌加块路牌。

    收藏门牌,这算是搪瓷制品里收藏的一个重要项目,而张楠拥有的那三样,可以是老家剡县收藏界里最早的门牌和路牌。

    这人的坏习惯不少,比如常常会忽略过于熟悉的事物:张楠的阿姨,就是张慧的爸妈家是住在一个乡里,是在乡政府所在地大村的中间老街上。

    别几十年前,就算如今89年,那条老街还挺热闹,因为不仅仅村子里的人会经过,这条老街还是其实好几个村子去县城和区里的必经之路。

    是街,就三四米宽,两边都是连在一起的两层民居。

    除了阿姨家的房子是七十年代初重修的两层楼,其它房子基上都是清末民初的砖木结构房子:一层靠街一侧是店铺、里间是厨房和饭堂,二层住人。

    张楠的时候对那里太熟悉了,从来没多注意过,大不了对附近的一些老台门有点兴趣。

    长大后去那就比较少了,在9年左右,自己去看望阿姨,因为阿姨那年8岁,张楠是送贺礼去探望。

    结果发现几年没去,阿姨家对面的那一大排老房子都倒了一半,其中一间还是一堵墙没了,看着怪怪的。

    人老了,对面那些熟悉的房子也倒了,有点感慨,就走着回忆了多年前的一些事:就在老街上这些老房子里和儿时的伙伴们玩闹。

    “这间以前是秋萍家的,这一段应该是百华家,这倒了一半的以前应该是修钟表和鞋的……”

    然后张楠看到了倒掉一半的房子门楣上的一块蓝色搪瓷门牌:自己之前至少看到过它上百、甚至几百次,但从来没觉得它有什么特别。

    但这次才发现它的不同之处:剡县第四区廿八都大街8号。

    这是块抗战之前的门牌,而这样的记录方法,剡县历史上至存在了两年:1935年至1937年。

    张楠怎么知道的?

    县志。

    要玩古董就得熟悉历史,玩某个地区特色类别的古董,那当地的各类地方志就必须熟悉。

    门牌就像新的一样,岁月似乎就没给它留下多少痕迹。

    房子早就没人住了,都倒了一半,张楠也就不客气了。

    去阿姨家搬来凳子,爬上去心翼翼的把门牌给撬了下来。

    姨夫出来一看,张楠这家伙撬别人家门牌呢,就问了问情况。

    “这门牌有用?”

    “有用,很贵,还有纪念价值。”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