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三章 元代沉船(第1/3页)古董商的寻宝之旅

    瓷器还需要脱盐,张楠一件都没带走,不过马克-卡拉威同托马斯-雅克布兄弟两个,一人迸个板条箱离开货船,这里头是那4件金银器和9面各式青铜镜——这些金属器物经过淡水清洗后就不用脱盐,这就带走。

    反正是绝对不会转让的好东西,带身边还能把玩一下,谁让自个喜欢呢。

    唐镜,华夏铜镜制造历史上的最后一个工艺高峰,也算张楠上辈子的喜好类藏品之一:在江南地区和工地、挖机手打交道,除了窑的瓷器,也就是这青铜镜中能找到“一流的出土宝贝”。

    至于其它

    上档次的品类都不是不多,而是机会太少,渺茫!

    这都是丧葬习俗和地域原因造成的结果,除了青铜镜,江南地区出土其它一流高古青铜器的机会实凤毛麟角。

    工地里挖出顶级青铜镜的可能性倒是挺大,因为从战国开始,江南地区就是顶级青铜镜的出产地之一。

    加上古人就爱拿青铜镜陪葬,战国、两汉、两晋南北朝一直到唐宋时期,江南地区只要是过得去墓葬内,几乎都会有青铜镜陪葬!

    这个习俗直到现代都有:人去世了,都会有个“招魂袋”会带进棺材里,袋子里边必有一面镜子。当然,现代使用的已经不是青铜镜,换成了玻璃镜。

    不过张楠知道再过些年实行火葬,这个习俗将会慢慢消失,因为等到多年后所有骨灰盒都必须进统一建设的公墓时,将再也没有地方放这个“招魂袋”。

    有什么条件就玩、倒腾什么古董,青铜镜自然也就成了张楠的收藏爱好之一。

    唐代时候这青铜镜可不便宜,而且这次出水的9面铜镜质量都不错,有几面工艺高超的大直径海兽葡萄镜和瑞花镜。

    “外商采购?

    不,有些看着倒像是外交机构赠与。”

    张楠如此判断。

    这些工艺高超的镜子,对如今的张楠而言已经不算特别媳的物品,却适合把玩:上了游艇后,手上拿的是面铸有文字的铜镜。

    关兴权和张楠一道在南阳淘过宝,对当初在火车站搞来的两面唐镜芋深刻,这会看到张楠拿着面铜把玩,顺口问了句:“有什么特别的?”

    还有几面精品,但看张楠似乎特别喜欢这面,略微有点好奇:关兴权两年前就能算半个古董爱好者,暂时没看出这面镜子有什么特别不同的特殊之处。

    张楠一听,把镜子递给关老大,“是面进贡皇室的江心镜,几乎就没出土过,以前我还以为就是个传。

    大概1年前有个叫李肇的唐朝官员写过一段文章专门这种镜子,是‘扬州旧贡江心镜,五月五日扬子江中所铸也。或言,无有百炼者,或至六、七十炼则已,易破难成。’

    传级的镜子,原还以为特别了不得,现在看也就这样,没特别到飞起。”

    是好奇,还以为这镜子能有多特别,现在看着按着自己的审美观念,还不如顶级的海兽葡萄镜或者蟠龙镜。

    关兴扔过来,仔细看了看镜子背面的花纹和铭文,上头有一圈“于扬州扬子江心”的繁体字。

    “百炼,不知道还会以为百炼钢,就是个精铜。”

    这话的不是张楠,是关老大,看来这几年他在古董这一行上也是很有点长进。

    百炼铜,唐代指的就是精铜,铜的质量高、杂质少,比制造一般铜镜的材质要精益求精。

    不过这会和其它几面铜镜放一块,其实也分不出个材质上的三六九等,或许在它还是金黄色的时候能有分别。

    “大概唐朝人的审美观和我们不一样,他们大概看着会特别喜欢,谁知道呢。”

    关兴权看到张楠又去把玩其它镜子,顺手就把这面“江心镜”用大面巾纸和报纸重新包裹,套进厚棉布袋子后放回板条箱。

    9面青铜镜,按照张楠的习惯,估计是一面都不会流散,这丫个就是个“整体”,不管是收藏和展出,都会像那4件金银器一样整体处理。

    货船向西北,游艇航向东北,各自前往目标海域。

    这里属于浅水区,“阳光星辰”号航速才保持1节,远去的“大鲨鱼”号更慢,才1节不到,都是为了保证安。

    是来打捞沉船的,可不能巷糊涂把自己给搞沉了!

    个把斜后,游艇减速、停航、抛锚,抵达目标海域。

    菲利普船长离开驾驶室,抵达客厅,对张楠道:“老板,沉船点就在我们船尾正后边大概3米位置,水深才5米多不到6米,很适合浅水。”

    张楠笑笑,“难得,总算有个我能下去的地方。让人给我准备装备,过会就下水。”

    菲利普一听,看了下表,道:“还有一个多斜就天黑,你看?”

    “就下去看看,那些设备今天就不用搬出来,明天再。”

    是明天再,游艇后头还跟着艘的作业艇,上头有吸泥泵等设备,“大鲨鱼”号后头也跟着一艘。

    转换锚地距离才十多猴,不用货船把作业艇吊到甲板上转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