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回 无奈(第2/3页)重生之刻骨

冷之前交代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提到国有资产这一部分,所以梁靖觉得他有必要问一下。

    “按之前的计划收购,等我从台州回来有新的安排。”

    “好的。”

    “董事长,”江蕙没有像徐文磊、梁靖、苏宇辰那样的背景,称呼还是中规中矩,晏冷也没让她改过,“咱们之前在h国、日本、x国的投资已经明显看到飙升,是要继续投资还是要撤回?”这也是她十分佩服晏冷的一点,明明人在中国没有出去,竟然就能预见到很多地区、企业的崛起,甚至连之前金融危机崩盘的地方的何时恢复都能预见,这可谓是天之骄子。

    “咱们占了几条线?”

    “h国两条线,日本一条线,x国两条线。”

    “足够了,不用继续投资,也不用撤回,咱们就等着坐顺风车吧。”

    “是。”

    “对了,老大,咱们从m国网络股里面卷了将近14o个亿,我爸让我跟你学学,我也听了那些专家的分析,可还是没听出个所以然来。”徐文磊挠挠头,一脸的苦闷。

    “你不明白原因还是不明白结果?”

    “都不太明白,我听那些专家说了那么多的,现在只知道网络股崩溃了,剩下的还是一头雾水。”徐文磊觉得一阵头大,说起来他也不是笨人,可这云里雾里的实在是搞不明白。

    “你知道之前网络股飞增长的大前提是什么吗?”晏冷抛出了问题,而除了徐文磊以外,其他人也都竖起耳朵听着,说来这时候的中国还相对闭塞,明明他们他们都算得上是圈子里的人,可关于m国这次网络股泡沫的事,他们也都是一知半解,那些电视上的专家说的感觉也没说到骨子里。

    “客户?”

    晏冷摇摇头,笑笑,“如果公司的股值增长能够完全甚至大部分依靠客户群的增加,那么何必称之为泡沫,那岂不是实打实地涨?之所以称之为泡沫,一方面是因为结果会是像泡沫一般破碎,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是股价本身的自我飞增值,宁肯巨量亏损也要将生存依赖于飞扩展的客户群,这才是所谓的泡沫。”

    所有人都一眼不错地看着晏冷,耳朵支愣起来听着这番在国内没有出现过的言论。

    “其实从根本上说,网络股的存活和飞增长并不是依赖于客户群,而是政府所规定的利率。去年m国政府规定了利率将是以往的六倍的时候我就知道,m国的网络股一定会面临崩溃,因为网络股是这五年来最异军突起的一支,也是无基础增长最为明显的一支,m国调整利率,网络股必当当其冲。”

    “老大,m国政府调整利率和泡沫破碎有什么关系啊?”

    晏冷想了想,似乎在整理语言,毕竟如果用导经济语言说,他们一定不明白,所以他尽量说得通俗易懂一些,“m国政府调整的利率,其直观影响的是银行对于存借利率的调整。”看着几人微微点了点头,晏冷也有些无奈,这个时代的局限,很多后世都普及了的知识对于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却很遥远。

    “之前你说是客户,其实算得上是直接原因。m国借贷业很达,民众的借贷率也很高,可以达到95%以上,而所谓的证券管理更是堪称卷钱的行业,像高盛,摩根士丹利这些公司,都是打着证券管理这样专业的名号,做的事却远不如他们的名字那样专业,举个具体的例子,他们的高层管理者一年可以卷千万m金,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众人都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在中国长大的他们,根本难以想象一家公司的高管竟然可以年薪千万m金,完全不可思议,而作为虽然是世家公子但却是个菜鸟的晏冬更是震惊得无以复加,千万m金就相当于几亿的人民币,现在晏冬的脑袋里全都是一坨又一坨灰色的四大爷。

    “打个简单些的比方,如果a在m国借贷买了房子,那么银行会将他的借贷证明出售给B,B从中得到一笔利息收入,而a所购买的房子就是抵押证明。可想而知,当m国政府提高利率,那么a很难还得起贷款,于是银行也无法将支付给B的钱支付,那么银行就面临倒闭。如果只是银行的倒闭倒还算影响不大,可问题就出在了像高盛、摩根士丹利这样的信贷巨头身上,他们将业务无限地扩充,将从中赚取的利润扩大到百倍以上,并且根本不会像银行那样承担信托责任,如果m国政府大幅提高利率,那么被这百倍利润放大的,就是更多的人还不起更多的贷款,连锁反应之下,那些无根泡沫的破碎也是情理之中了。”晏冷端起杯子喝了口茶,等着这几位快点消化掉。

    突然,传来了一声咽口水的声音,“老、老大,我再也不信那些专家了,虽然还不是全都明白吧,但我已经听懂个大概了,你讲的可比那些什么专家强多了,那些老头和所谓的海归天天在电视上说,结果全是糊弄老百姓的。”徐文磊决定,以后他只信老大,再也不信那些所谓的专家了。

    “呵呵,真正有能耐的人是不会有事没事上电视讲的。”他没有说的是,这些东西本算得上是禁忌了,小范围或者是一个小圈子里流传不算什么,可若是宣传出去了,那就要出大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