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世家之乱 上(第2/3页)造生石

在场一众人记忆深刻。而宫宴上,她一曲双刀舞更是让正值壮年皇帝再也挪不开眼。

    如此一来,属国谈成了,联姻也成了。

    但是容氏就不高兴了。

    皇甫氏入宫后虽不是三千粉黛无颜色,但外族女子进宫才一年就获封四妃之首也是第一次。且这个皇甫氏不仅把皇帝哄的服服帖帖,更是收服了大部分后宫宫人的人心。

    据说容氏曾想拉拢夏侯联合大臣打压皇甫。可是夏侯的意思,皇帝对后宫妃嫔一直是雨露均沾且子嗣繁盛并没有明显偏爱谁。

    而皇甫属国培养了一批同样骁勇的中原军队,边关屡获捷报,皇帝晋位分以示赏罚也是应该的。

    夏侯找不到理由打压皇甫,各部大臣自然也不会多这个嘴。容氏的气没地儿出只能在后宫对着皇甫氏处处挑刺,可偏偏这个皇甫氏将恭敬谦逊做的淋漓尽致,让人一点错处都挑不出,反而惹得旁人编排容氏小气。

    两年后,皇甫氏诞下一个皇子。皇帝大喜,不等他成年直接封了亲王。皇甫氏建议皇帝安抚皇后,立其长子为太子,以免朝廷对皇甫族有看法。

    次年,皇甫再孕,皇帝出于稳定外戚和皇甫氏思乡的考虑,接受皇甫举国投降,并允许三位皇甫氏的至亲常居京城以便时常进宫陪伴,而其中一位就是皇甫砾的母亲。

    至此,中原世家从两族较量变成三足鼎立。

    而事情走向极端也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皇甫氏这胎是个公主,儿女双全,皇帝高兴的不得了。正巧,西北关传来捷报,说皇甫军帮助西北关退敌至伏河以北,相当于把常年进犯的北部小国打回老家。大大缓解了北部长达十几年的乱局。

    因而皇帝赏了西关候位给皇甫,让其执掌整个西陲。这样一来相当于将整个西陲边关交给皇甫军。

    普通人说到此事,大多认为边防交给谁不是交,皇甫军和其他军营有何区别?

    可是朝廷,特别是兵部的人却明白,边关遥远,那里的人又都是常年同生共死的关系,因此军队里,特别是这些远在边地的军队里,将士不认皇帝之认将军。

    换而言之,皇甫侯爷就是西关的王。

    而宫里,龙体随年龄而逐渐衰老。这本没什么,可皇甫氏偏偏保养得极好,不仅容貌没什么变化,体态良好,整个人更是透着股蓬勃的朝气。

    有人问起,她只道是中原人太懒不爱动。

    在皇甫氏说这话之前,中原的江湖人大多是为了生计而习武,像是镖客、侍卫、杀手。

    而修道习法之人大多也只是为了抓抓小妖怪为民除点害。至于修仙的那更是扎在深山老林里不管世事。

    朝廷和江湖可以说完全是两个世界。而将其连接到一起的正是皇甫氏。

    皇帝想跟着皇甫氏一道锻炼,可是正儿八经的习武对他来说太晚。因而对修道产生兴趣的皇甫氏就建议皇帝找些道士练练太极剑。

    她建议的虽是太极剑,可到了皇帝眼里看中的就是历朝历代所有君王都梦寐以求的长生不老。

    这世上究竟有没有长生药?答案不言而喻。可是修道修仙以活百年的例子还是有的。

    最出名的莫过于天青境的祖师爷,虚悟仙人。在问过夏侯大人,得知夏侯家里也有庶出的晚辈在天青境修行,皇帝龙颜大悦,当即招天青境弟子进宫修道。

    这样一来,中原便刮起了修道热潮。

    阿律:“可是,这些事和皇甫有什么关系?我听着,他们挺安分守己的呀?皇帝会沉迷在长生不老药里,也不是那个皇甫氏的错吧?人确实得锻炼锻炼。要是她真的想用长生不老药迷惑皇帝,她自己找人练些个假丹药不是更省事,何必要让皇帝自己找道士?”

    韩掌柜摇头:“表面看着是这样,可是你想想,她要是明目张胆忽悠皇上炼丹吃药,一是会立刻引来朝廷注意,首先这夏侯大人就会出来制止。二,当时皇帝年纪已经大了,他长生也好早死也罢,下头多的是皇子可以接手皇位。而无论谁继位都不会轮到她的儿子。这样一算,她完全捞不到好处。

    可是若是皇帝自己极力要求的呢?效果完全不同。当皇帝成日里只想着修道,万民跟风,加上一些逐利的奸小在一旁煽风点火,谁还关心国家大事。

    你可能觉得修道没什么不好,没有天资全当锻炼嘛!

    但事实是,谁会真的抱着这种心态去修道。人,但凡做什么事,终归是希望得最好的结果。

    可是天选之人毕竟少数,许多人明知求不到却不肯放弃,硬是要在此道一路走到黑。

    造成的结果就是军队招不到兵,朝廷招不到官。而那些学了一点皮毛就自以为是四处叫嚣的人,要他们真的打仗做事,可干出来的都是一泡屎。

    再看此时的皇甫,西关军队日益壮大,整个西北片都以他们马首是瞻。皇甫甚至提出要和其他亲王侯爵一样常驻京城。

    明明是司马昭之心,可除了当时少部分清醒的人,谁都不关心。

    皇帝差点就同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