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5章 文人风骨(第2/2页)大师下凡

“前年才去世的陈玉阶先生则完全不同,他跟仇炎之先生是师兄弟,他看东西就细的很,一个东西可以看几个钟头,翻来覆去地看。而且他看东西有自己的决窍,不跟别人讲,有时候高兴了才会跟我说,听他们讲完之后,仔细记录下来,再自己揣摩。”

    递给苏渊一件永乐青花,介绍道:“天民楼的收藏重点是明清官窑,明代官窑到万历以后就非常糟糕,很多官窑停烧或由民窑来烧,叫官搭民烧。”

    “到天启崇祯时,基本失传,很多写着天启年制的东西非常粗糙,所以资深藏家过去到万历以后就不收了。”

    “父亲是文人,年轻时写文章,编报纸杂志,对文史艺术早有兴趣。只是经济所限,加之连年战乱,没有条件收藏。”

    “直到来港岛做生意,有经济基础后才开始买一些东西,陶瓷字画都有。当时这里也没有拍卖,苏富比是1973年才来,大部分都是在博雅、中艺、集古斋这些地方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