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二十四章(二合一)(第3/4页)大唐不良人

又提起薛仁贵之事。

    薛仁贵虽然此前在高句丽时作战不力,但后来与辛文陵在黑山击败契丹,擒契丹王阿卜固以下将士,战后他因功拜左武卫将军,封河东县男。

    而刘仁愿只是郎将,再上才是将军,呵呵,其意不言自明。”

    苏大为慢慢咀嚼着他话里的意思:“刘伯英究竟是谁的人?”

    “自然是陛下的人。”

    苏庆节在一旁插话道:“虽然在军中名声不如我阿耶显赫,但每次征高句丽,刘伯英基本都由陛下钦点出战。”

    “狮子别闹,全大唐有几个人能有你阿耶的威名。”

    苏大为摆了摆手,心中想的却是,若不是问一下,还真的被刘伯英的话给绕晕了。

    看上去是说陛下好战崇佛,其中必然还有其他的深意。

    若是当时跟着发发牢骚,岂不是前途堪忧?

    刘仁愿那么精明的人,不会以前在这方面吃过亏吧?

    算了,这些政治站队的事,苏大为既不感兴趣,也没心思去深入。

    他只想利用好手中的权力,将自己的目标完成。

    “刘仁愿这个副总管也是憋屈,本来应该可以统兵一两万人。

    待完全分兵后,岂不是只有数千兵马。

    开春后即将平定百济之乱。

    就算我们不动手,那些百济叛军,还有伪王扶余丰那边,也会坐不住,向我们出手。

    大战在即,刘仁愿才几千人,如何够用?”

    “别说他了,我们不也是一样。”

    “要维持住熊津都督府的治所,还有实行有效管理,光靠手下那几千人可不够。”

    众将你一言我一语的说着,苏大为在一旁端着酒,缓缓的喝着,心里想到了许多。

    开春后的战争,会是什么样子?

    对了,自己比所有人应该都看得更远。

    大皇以为只是对高句丽一场战争。

    还有对百济的镇抚。

    但,实则有三场,不,甚至是四场。

    对百济叛军的剿灭战。

    对从对马岛倾巢而来的倭军,在白江口的决战。

    灭高句丽之战。

    还有,最麻烦的是,与新罗在之后许多年里,对三韩之地的争夺战。

    历史上,大唐的一番心血,耗费无数钱粮与将士热血才征服的百济,最终便宜了新罗。

    甚至原本高句丽的一些城,也被新罗强占去。

    这个看似恭顺的大唐小弟,其实才是辽东战役中,最后的隐藏BOSS。

    万万不能疏忽。

    苏大为此前其实为此已经做过一些布置。

    不过那时他只是做为都察寺在半岛重组情报网,替苏定方的用兵,提供辅助性的帮助。

    但现在,这一切的责任都压在他的肩膀上了。

    那么对新罗和百济的手段,似乎可以更强势一些。

    “阿弥,陛下给你的信里究竟写了些什么?”

    席间,苏庆酒乘着酒兴,问了一句。

    苏大为斜睨了他一眼:“你真想知道?”

    “呃,不了。”

    苏庆节被他眼神一碰,心头那点酒意,随着一个激灵,醒了大半。

    陛下的密信岂能打听,那可是掉脑袋的事。

    还好席中都是自己人。

    苏庆节忙借着喝酒掩饰过去。

    苏大为心中则是想起李治信里对自己提到的那句话“许卿便宜行事,望卿察之,莫负朕望。”

    李治,这次给的权力还真是超乎想像啊。

    居然说出这么热乎肉麻的话。

    是媚娘姐吹的枕头风吗?

    “便宜行事”。

    这四个字,令苏大为的心里,忽然变得火热起来。

    他的目光透过升腾的橙色篝火,远望东边。

    在那个方向,跨过辽阔大海,越过对马海峡,便是倭国的九州岛。

    如果这次倭人足够作死,凭着李治给的这四个字,是否去倭国扫荡一番?

    倭国的金银矿藏,似乎颇丰。

    自从大唐的援军到达,已经过去半个月时间。

    这半个月里,泗沘城的唐军经过了一系列动荡与调整。

    终于重新稳定下来。

    苏大为为熊津都督府代都督,所部从刘仁愿手下独立出去,等于开府建衙,所有的班底和人手,由苏大为一手抽调和搭建。

    而刘仁愿,虽然百般不爽,但最终也只得认了。

    他和苏大为没仇,之前相处还颇为融洽。

    可惜,以后大家各自负责一方面,皆为百济战区的方面大将。

    各有各的任务在身。

    再聚时,应该不会像以前那般自在了。

    另外刘伯英则是回到海船上,偶尔也会派兵沿熊津江入泗沘城,让船上的卫兵在城中轮休。

    还有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