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玲珑的母亲是谁?】(第2/3页)大唐第一狠人

奋,急急道:“朕去之后就不回来了,留着渤海帮他带孩子,老年含饴弄孙,实为生平一乐。”

    父子两代皇帝越说越投机,渐渐开始设想李云娶妻生子的事情。

    突然李世民面色一惊,脱口而出道:“父皇您得解释一下,为什么坚持让儿臣下那道圣旨,小铃铛封了归德县主,为什么您坚持把她赐给李云。”

    “哈哈哈哈!”

    李渊扬天大笑!

    但见老人笑声中忽然走下台阶,一路竟然走到大殿群臣面前,老人目光不断在大臣之中扫视,被他扫视者几乎都是世家出身的官员。

    太原王氏刚被下旨灭门,此时世家官员各个心惊肉跳,他们弄不明白李云为何突然看着他们,心里不由自主生出一股紧张。

    却见李渊目光先是落到一人身上,笑呵呵道:“赵郡李氏,反水挺快!”

    那人正是赵郡李氏的族长李博然,也是不久前第一个站出来对太原王氏捅刀子的人,他见李渊看着自己,连忙拱手行礼道:“太上皇这是说的什么话?我赵郡李氏何来反水之说?您老人家可能还不知道,贞观四年的时候我们已经选择了站队,当时渤海国主在范阳城里狙击人参,我们赵郡李氏亏得一塌糊涂,无可奈何之下,只能乖乖向陛下投诚。”

    “哈哈哈!”

    李渊一声大笑,语带深意道:“那岂不是祸兮福之所倚?”

    李博然转头看了看大殿门外,太原王氏四十七个重臣的头颅正摆在门口,李博然心有余悸点了点头,有感而发道:“果然是祸兮福之所倚!倘若那时没有做出选择,今天死的也许会有我们……”

    李渊不再和他说话,转而又看向一个大臣,悠悠问道:“清河崔氏,累世豪门,你们倒也聪明,朝堂上做出正确选择。”

    那大臣是清河崔氏新一代族长,辈分对上李渊明显不够看,连忙躬身弯腰行礼,同时也开口解释道:“太上皇您却不知,崔氏和程家有着姻亲,因为程家联系之故,慢慢接触了渤海国主,经过渤海国主牵线,崔家和皇家早已结成同盟!”

    李渊微微一怔,下意识问道:“这是哪年的事?”

    崔氏族长脸色一红,讪讪低头道:“也是贞观四年!”

    原来当年崔氏也参与了炒作人参,结果被李云搞得灰头土脸,家族亏损太过严重,不得不乖乖选择投诚。

    李渊目光炯炯看着这人,忽然又问了一句道:“你们家的清河老叟身体如何?”

    崔氏族长连忙再次一礼,满脸肃静道:“多承太上皇问询,家祖父颇为硬朗!”

    李渊点了点头,笑呵呵道:“你回家之后告诉他一声,就说我李渊准备出关去游玩,问问他愿不愿去,免得窝在家里发了霉。”

    崔氏族长郑重点头,恭敬答应道:“晚辈必然把话带到。”

    李渊不再和他说话,慢慢又走向一个大臣。

    这大臣不等李渊开口,已经面色发白弯腰行礼,急急争辩道:“启禀太上皇,我荥阳郑氏虽然没有及早投诚,但是今夜在大殿上也选择了站队,还望太上皇大发仁慈,祈请皇族留我郑氏一命!”

    这人倒也光棍的很,自己先把自己的要求说出来,用的还是祈求之言,毫不掩饰的祈求活命。

    不求不行啊,太原王氏刚刚被下旨灭了门。

    此前大唐四姓六望,荥阳郑氏和太原王氏走的最近。

    并且,郑氏和皇族之间颇多纠葛!

    比如在早年之间,李渊曾是大隋的荥阳留守,双方为了利益多次针锋相对,彼此之间说是有仇也不为过。

    长孙皇后曾经跟李世民说过,李元霸小时候挨打就是中了荥阳郑氏的奸计,那次荥阳郑氏使用下三滥手段,派出市井无赖想要掳掠逛街的长孙等人,结果李元霸发狂之后当街杀人,而荥阳郑氏立刻驱动百姓威逼李渊杀子。

    坏事做的多了,必然心惊肉跳,若问这一刻朝堂大殿上哪家的大臣最为恐慌,毫无疑问绝对是祖籍荥阳的荥阳郑氏。

    ……

    其实这位郑氏族长搞错了李渊找他的原因。

    但见李渊冲他看了半天,忽然笑呵呵问道:“郑译是你什么人?”

    郑氏族长微微一怔,连忙回答道:“乃是家祖父!”

    李渊点了点头,突然又问道:“还活着吗?”

    郑氏族长咽口唾沫,轻声道:“家祖父晚年身体颇差,已于贞观二年驾鹤而去。”

    “哦,死了五年啊!”李渊又点了点头,苍老脸上现出奇怪神情,突然再次开口问道:“你可知道郑译和朕有死仇!”

    郑氏族长吓了一跳,连忙道:“还请太上皇宽恕,家祖父已经作古。”

    说着小心翼翼抬头,看向李世民那边,这货其实担心的是李世民,生怕皇帝下旨把他们郑家也灭门。

    “哈哈哈!”

    李渊不知为何突然大笑起来,竟然用手拍了怕郑氏族长的肩膀,莫名其妙道:“你无需害怕,朕不想怎么样!你祖父虽然和朕有死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