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越是忠厚越得骗】(第1/3页)大唐第一狠人
一个民间老头!
吐了皇帝口水!
这事让李世民目瞪口呆,旁边李云则是偷偷坏笑,心中嘿嘿两声,暗暗道:“二大爷,您也有今天。”
古代人,讲究尊老。
一旦长者了年纪,那真是有点百无禁忌的意思,骂你两声你得听着,斥你两句你得忍着,挨完责骂之后还得拱手行礼,口中诚恳说一句感谢长者教诲。
譬如秦末之时,山东沂水隐居着一个老头,有一天有个小青年饭后散步,走到桥边看到老头正在桥遛弯,原本老头只是遛弯闲逛,看到小青年之后突然不走,猛地一屁股坐在桥,脱掉鞋子狠狠往水里一扔,然后大喇喇看着小青年,怒气冲冲斥责道:“你有没有眼力劲?没看到老朽鞋子掉到桥下吗?去捡,麻溜滴……”(瞎否?视履入水不见?速下桥,捡之!语出琅琊孙氏所箸《汉贤拾趣》,一本很偏门的野史)
这故事能被野史记载,很有可能就是真实存在,故事内容很有意思,搁在后世叫做碰瓷,倘若是新时代的小青年摊这种事,说不定就要脖子一伸一瞪眼,骂骂咧咧喊一句道:“你个老不死的,眼睛放亮了再找茬。”
而现代老头会怎么应对呢?
很可能呵呵一笑,直接伸腿一蹬,老胳膊老腿往地一趟,哼哼唧唧道:“小伙子,有种啊,今天这事要是没个万儿八千的,你大爷我可就躺在地不起来了。”
看吧……
无论是碰瓷的还是被碰的,处理事情全都带着不道德。
华夏传统,已然沦丧。
而古人怎么做的呢?
看看人家那个小青年,直接跳下河水捞起鞋子,也不嫌弃水凉,也不责怪老头找事,捡了鞋子恭恭敬敬送回来,送之前还把鞋子使劲甩甩水。
就算如此尊老,老头仍旧不满意,竟然眼珠子再次一瞪,大喇喇呵斥道:“送回来就行了吗?也不看看我老人家多大了?我坐在地有力气穿鞋吗?你这小东西一点没有眼力劲。”
我懆,欠你的啊?
这要是搁在后世,脾气楞点的小青年怕是直接一巴掌抽了,跟谁俩呢?惯你这个臭毛病!
但是人家古代那个小青年依旧恭谨,竟然真的乖乖听话去给老头穿鞋,由于老头坐在地,小青年想给他穿鞋就得蹲着,结果老头刻意不配合,小青年直接跪在地给穿鞋。
这小青年是谁?就是汉朝留候张良!
碰瓷老头是谁?就是神仙黄石公……
虽然这只是一个野史传闻,但却折射出古人尊老的传统。
其实在古代这种故事并不是故事,而是真真实实存在的很多例子,无论民间还是朝堂,尊老乃是一大规矩,遇到长者骂骂咧咧,年轻之辈唾面自干。
这是一种礼仪,也是一种美德,中华民族传承几千年,有些规矩看似陋习实则有益,此乃教化人心之道,每个人都有老的时候……
……
那老汉约有六十岁,这种年纪在大唐属于百无禁忌的存在,虽然吐了李世民一口口水,然而老头全然没有惹事的自觉,反而眼珠子朝着皇帝一瞪,骂骂咧咧训斥道:“看什么看?没见过老头发火吗?后面排队去,再敢乱挤信不信大耳刮子抽你?看你年纪也不大,家中应该还有老汉在,他教没教过你规矩,没教的话让他重新教。”
“你……”
李世民何曾受过这种气,皇帝气的腮帮子都鼓了,结果那老头再次一瞪眼,看那架势竟然要打人。
皇帝咬了咬牙,努力深吸几口气,虽然气的腮帮鼓起,然而还要挂出一点笑容,和声道:“老人家,朕……”
那老头直眼看他。
李世民及时收口,深吸口气再道:“老人家,真脾气大。”
皇帝这么一说,老头这才有些满意,脸火气瞬间消失,冲着皇帝点点头表示嘉许,哼了一声道:“这还差不多,是个懂礼的人。”
李世民趁机凑到老头身边,语气温和问道:“晚辈可否问问,您老人家为何突然发火?我看您也是个赐厚长者,当不至于因为一点小事吐人口水。”
老头迟疑一笑,突然下下打量皇帝,有些狐疑道:“你是什么人?说话文绉绉的?”
问完又下下打量一番,喃喃自语道:“看你这身穿着打扮,也不像是个大人物啊。”
李世民面色不变,笑呵呵回答道:“晚辈曾经读过几年书,可惜家贫没能坚持下去,虽然没能坚持,但却毕生所愿,故而说话有些半文不文,倒叫您老人家看笑话了。”
“原来是这样……”老头点了点头,恍然大悟道:“难怪懂点道理,被老汉吐了口水也能忍着。”
他见李世民脾气很好,不免对这中年后生很是满意,当下呵呵一笑,这才解释道:“方才吐你口水,是我老汉不对,但你刚才问的问题也不对,你怎能说这家店铺骗钱呢?天下若是能多几个这样骗钱的店铺,俺老汉简直要欢喜的睡不着觉,不用排队了,想买就能买。”
李世民抬眼一撇,望着前面店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