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李儒说贾诩(第3/3页)三国之孙氏强敌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是这个意思吗?”

    “嗯,汉民呢?”

    “我大汉民众…”

    贾诩说道这,似有所悟,李儒也不搭话,只等他慢慢消化,良久“这真是孙讨逆的想法?”

    “然”

    在汉朝之前是没有什么民族感的,民族感起源当是优越感(这里可以借鉴某岛国和某宇宙中心国),汉朝是这个时代国家的一个标杆,毫不夸张的说,汉朝是现时代文化、经济、军力、制度等水平最高的国度,很多地方都还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所以才有了陈汤的‘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但这里只是隐晦的表达了民族这个感念,并没有具体说明。

    而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实则是季文子和鲁成公讨论楚国时的对话,全文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所以这里的族当是指姓氏,而非民族。

    因此,当一个群落(部族、部落)觉得自己的文明比其它群落牛逼时,才会把自己称为一族,其它的则是蛮夷。

    另外还有‘炎黄子孙’这一说法,在古代炎黄二帝是备受推崇、敬仰的,可自称炎黄子孙的根本没有,究其原因是秦以前的封建统治是建立在姓氏上,而非地域上。

    直到列强侵华,爱国人士邱逢甲才从某些古籍中提炼出了‘炎黄子孙’这一民族论,将其发扬光大的,自然就是孙中山先生。

    “看来你这个说客很成功呐”

    李儒笑了笑“某不过是将公子对某所说的,再转复给你罢了,做说客?我李儒可没这舌头根子”

    “那照这么看来,下一步公子当尽占青州之地,而后图徐州与破虏将军连成一线,虎视中原,公子对扬州陈温的安排确实巧妙,所虑长远”

    “呵呵,你贾诩进入角色也挺快的呐”

    “呃…哈哈,见笑,见笑”

    “看来世间也只有你、我在被绑了后,还能哈哈大笑”

    “是啊,哎,不对,不对我这一步走错了”看着自己的車被过河兵斩杀,贾诩赶忙要悔棋。

    “落子粘灰”

    “啊?”

    “公子说的,意思就是这棋子已经落在棋盘上,已经粘了灰,有了痕迹,就不能反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