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章 清明上河图之重臣(第2/3页)大宋边陲

很香,陆扬尽管浑身火热,却忍住了没去叫她们一起过来睡。

    明日要去吏部报道,也不知什么时候能见到传说中的宋真宗。

    大宋时代,皇帝是比较好打交道的,比不得明朝朱元璋那种杀人不眨眼的,宋真宗,宋仁宗两代君王,皆算是贤明之君,少有一言不合就要人脑袋,重者大多罢官发配了事,轻者降职或不予追究。

    当然,这些不过是史书上了解的,具体宋真宗是怎样人,陆扬不知。

    一夜无话,

    第二日天色渐明,廖忠亲自守在门外,随时准备姑爷传唤伺候。

    吃过饭,陆扬只带十名护卫,其余留守家中待命。

    宁知州在京城的府邸并不远,一路打听,到了宁知州府上。

    陆扬身着县男特有的服饰。

    宁知州坐轿,陆扬骑马,上了御街,就是高大巍峨的皇宫。

    一切都由宁进帮着安排,该走如何流程,要不要送礼,皆办的妥当。

    到了吏部,宁知州等官员们是见不到礼部尚书亲自负责具体事务的,大多是一些僚属胥吏。

    这些个僚属胥吏别看官职不大,却管着具体事务,一些外官想跑京官的,面见圣上登记的,先得过了他们这一关。

    所以,捞些油水是再正常不过的肥差。

    陆扬也入乡随俗,帮宁知州垫了几十两银子,凡是能用银子搞定的问题,绝不是问题。

    胥吏按照规矩登记造册后,陆扬和宁知州就无其他事可做了。

    “老夫要去见王相,你可愿去?”

    “去,反正无事可做。”

    王平章,王旦,字子明,大名莘人。

    王旦的曾祖父,祖父是太祖太宗两朝名臣,名王祐,官至尚书兵部侍郎,道德隆重,学识渊博。

    旦幼沉默,好学有文,父祐器之曰:“此儿当至公相。”

    太平兴国五年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平江县迁殿中丞通判郑州。

    表请天下建常平仓,以塞兼并之路。

    真宗即位,拜中书舍人。

    帝素贤旦,尝奏事退,目送之曰:“为朕致太平者,必斯人也。”

    逾年,以工部侍郎参知政事。

    契丹犯边,从幸澶州。雍王元份留守东京,遇暴疾。命旦驰还,权留守事。

    旦曰:“愿宣寇准,臣有所陈。”

    准至,旦奏曰:“十日之间未有捷报时,当如何?”

    帝默然良久,曰:“立皇太子。”

    旦既至京,直入禁中,下令甚严,使人不得传播。

    及驾还,旦子弟及家人皆迎于郊,忽闻后有驺呵声,惊视之,乃旦也。

    三年,拜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宫禁火灾,旦驰入。

    帝曰:“两朝所积,朕不妄费。一朝殆尽,诚可惜也。”

    旦对曰:“陛下富有天下,财帛不足忧,所虑者政令赏罚之不当。臣备位宰府,天灾如此,臣当罢免。”

    继上表待罪,帝乃降诏罪己,许中外封事言得失。后有言荣王宫火所延,非天灾,请置狱劾,当坐死者百余人。

    旦独请曰:“始火时,陛下已罪己诏天下,臣等皆上章待罪,今反归咎于人,何以示信?且火虽有迹,宁知非天谴耶?”

    当坐者皆免。

    寇准数短旦,旦专称准。

    帝谓旦曰:“卿虽称其美,彼专谈卿恶。”

    旦曰:“理固当然。臣在相位久,政事缺失必多。准对陛下无所隐,益见其忠直,此臣所以重准也。”

    帝以是愈贤旦。

    可见王旦之雅量。

    王旦主持中书省,门下平章事,是为相位。

    北宋中书省主掌天下行政大权。

    无论早打交道还是晚打交道,都有这么一回,陆扬亦不排斥。

    “要不要备些重礼?”陆扬问道。

    宁知州道:“老大人为官清正廉明,银子是决计不收的,只备几只鹅,数块香皂肥皂稀罕物即可。”

    王旦府邸就在御街上,气势非凡,到了府门外,宁知州递上拜帖。

    管家却抱歉道:“我家老爷正在朝中和圣上议事,两位大人要见,需提前选时日来。”

    “也罢,叨扰了!”

    宁进和陆扬极为遗憾,只得回转。

    回转府中,陆扬唤来廖忠,道:“汝在城内看能不能找一亩地,买下来,我有他用。”

    廖忠道:“姑爷,咱家在京都自有土地百亩,姑爷想怎么用,自己用去就好。”

    陆扬闻听振奋,道:“好,自带我去。”

    陆扬和廖忠,以及一行护卫数十人出城,离城不过一里,来到王家早先买下的闲置土地。

    土地闲置,多荒草,陆扬详细规划了一番,对廖忠道:“我想在此地建一酿酒作坊,占地五亩足够,只是眼下快到春节,不知能不能找下建房佣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