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艰难的使命(第1/2页)13级海啸之后

    敌军舰队和我方的距离,只有不到3海里。

    如果能直观的放在世界地图上看,近乎是挨在一起的两个点。

    而按照大船方面的舰队的成熟的海军实力,其速度可以达到4节。也就是,只需要七个时不到的时间,敌军的火力就可以倾泻在我方战舰上!

    还不仅如此,航母之间的对战,有一个8海里的作战半径。这个8海里的距离,所依据的是满挂载导弹的舰载机可以出发、作战、返回,并可以在空中保持足够灵活性的距离。超过这个距离,舰载机的机动能力就大打折扣,因为飞机空载的极限飞行距离和飞机满挂载导弹的飞行距离差别很大,而且舰载机要有武力威慑力,就必须携带足够当量的导弹。

    所以,特指航母对战中,舰载机的作战半径通常不超过16海里,以8海里为最佳。

    而8海里这个距离,对于己方舰载机还有一个更大的好处——航母编队身的强大火力半径也可以覆盖这个距离,也可以为空军提供后方强大的支援。

    现代海战,首先打的是制空权。

    所以,一旦敌方军舰编队进入距离我方8海里内,就意味着我方的极度危险!所以,留给我方的准备时间,比7个时还要短!

    至于双方的武力对比,我方和敌方也有相当明显的差距。

    军事界有一句关于三大军种战斗力的形象比喻:

    一年陆军,十年空军,百年海军。

    这句话有些夸张,但也形象的形容了三大军种实现可以接受的战斗力所需要的时间和难度。

    陆军相对简单。熟悉枪械,刻苦训练,个人素质,努力培养,一年的时间就可以形成还算不错的战斗力。

    空军则要困难得多。战斗机生产周期很长,一个生产力大国一年也只能生产几百架战斗机,这还是力开动的情况下。有了飞机还要专业的飞行员,甚至现在各国的行情,好的飞行员比好的飞机昂贵得多。因为飞机毕竟可以量产,而人员的培训,单是复杂的操作、随机应变的反应能力,以及不断的试错过程,就能消耗掉飞行员绝大部分精力。培养一名合格的飞行员,至少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优秀和的,还有需要更久。看看相关空军训练科目和时间安排,就可以明白。

    而海军,是最难的。海面大型战舰单单从体积上就远远超过一般的高楼大厦。而且必须用钢铁铸造,不单要合理设计船体船舱,弹仓,休息区域等还有火控系统各方面的内容,还要保证实用性和生存性和冗余性,不能因为中一发导弹就沉没。其技术含量特别高,科技不行根搞不出来。总之,海军是要人要钱要技术的兵种。再比如航母,阻拦索曾经就是困扰很多国家的一个难点,航母甲板上的钢板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现在都还弄不出来,这个甲板的强度要求相当之高。一个十几吨重的舰载机降落的时候是砸在甲板上用阻拦索强行拉住让舰载机停在航母上。是极难解决的一个问题。

    大船方面的那些国家,经过百年的努力,从一战二战开始就不断进步摸索,直到现在也不过才有十几艘航母。其技术实力、兵种之间的关联已经磨合的极为默契。而我方自从改装这艘航母到实际交付海军使用,满打满算也只有五年的时间,积累还太少。

    所以可以预期,一旦正面接触,使用常规武力交战。我方几乎必然处于劣势。

    情况相当严峻。

    敌方的这个航空母舰编队群的来临,是聂星中将死亡之前所遗留下来的问题。

    如何还击,不,应该如何生存下来,就是徐亮现在必须要考虑的。

    聂星的行为或许不正确,但是他的那些经历,也让人能够理解他的决定。

    徐亮不愿意再去想过去那些复杂的经历,他现在想的,就是如何把这艘航母给打下来!

    或许,他能够通过艾利克斯遗留下来的,尚没有完搞清楚的13对精密零件去换取船票求得生存,但是他绝不愿那么做!

    他就是要把来犯的这支军舰编队打下来!

    甚至再进一步,把“大船”也打下来!

    只为了以后,让我方的优秀军人,以后不用面临这种两难的抉择!

    此时此刻,仓房外面的嘈杂声来响。

    不用太想也能知道,这是甲号航空母舰上的军士们找过来了。

    从徐亮驾驶飞机进行自sha式共计降落,直到落地后随着聂星两人进入船舱内暗室,已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们已经交流了太多的东西,这段时间很长。就算舱室再隐蔽,也足够甲号航空母舰的军士找到此处。

    上方的暗门出传来咣咣咣的踹门声。

    然后是短暂的停歇。

    最后是“duang!”的一声大响。

    暗门被枪托砸了开来。

    暗室不大,昏暗,却也勉强能看得清楚。当先下来的十多个士官,他们中间围绕着一位颇有英气的指挥官,此人肩上的一颗星星表明了他的军衔以及他的身份——英瀚海少将。

    英瀚海少将只能勉强保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