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汇金和汇众(第1/2页)重生之最强大亨
因为公司大了,夏禹也把公司重新整合了一下,特别是人事管理方面,都安排了相应的认可的人负责。
首先是前台部门,属于纯业务部门,可以给公司带来收入和利润的。
业务类型有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证券自营业务、投资咨询业务、融资融券业务、资产托管业务。
九鼎证券公司按照业务设了单独的部门,如经纪管理总部、投资银行总部及各事业部、资产管理部、投资管理总部、固定收益总部、研究所、信用业务总部以及资产托管部等。
尽管之前证券时期,因为实力弱许多业务都没什么成绩,甚至某些业务都没有,而且被夏禹收购之后更是清退了投资,现在的九鼎证券公司是除了自有资金投资,其他的业务都还一片空白。
但是现在每一个部门都配备了行业老手,就连干事的都是有着从业经验的精英人士,在有着巨大的名气加成的情况下,九鼎证券公司的很多业务都会很好开展,并不需要夏禹担心。
而现在夏禹最上心的,便是投资管理部门,除了自有资金投资以外,夏禹打算成立的两支证券投资基金,也会挂在这下面。
而这两支基金,夏禹也考虑好了,分别叫汇金1号基金和汇众1号基金。
其中,汇金1号基金负责执行人是金嘉俊,一位35岁的行业精英,曾在一家证券公司当过投资经理,性格严谨,做事果断,很得夏禹赏识,汇金一系列的基金,如将来会出现的汇金2号,汇金3号等等都会由他掌控。
汇金1号,夏禹打算最少募资一个亿港币,这是针对于各大富豪的,基金分为一百个份额,所以入门门槛是一百万港币。
当然,如果到时候基金销售的热度更高,夏禹也会适度地调整一下基金量,募资两亿港币也不是不可能。
汇金汇金,表面意思是汇聚资金,另一层意思是汇聚大金主。
尽管门槛高,但是对于那些富豪和大家族来说,一百万也不算多,所以为了避免被包掉,夏禹立了一个限制,每个人最多拿下十个份额,也就是投资一千万。
夏禹知道他不会缺少投资,所以如何利益最大化就成了他要考虑的,他打算借助这些基金来拓展人脉,肯定要买主越多越好,如果被一个人包圆了,那就达不到他的目的了。
而且如果被一个人或者几个人包圆了,那么对于夏禹来说,也不便于管理,他不好制衡。
而汇众1号基金及以后的一系列汇众基金,由36岁的艾乐文掌控,他同样性格严谨,在之前的公司也有不错的战绩,投资眼光不错,深的夏禹器重,给他安排这个岗位,算得上是公司的中高管理层。
汇众1号基金同样募资一个亿,但是门槛却很低了,仅为5万港币一个份额,总共2000个份额,同样设有限制,每一个人最多购买十个份额,也就是50万上限。
汇众,意为汇集群众之意。
夏禹同样打算借助这支基金来拓展九鼎证券公司的影响力,用来招揽中高阶层的客户的,这个阶层的人有能力炒股,是证券公司最喜欢的客户群体,夏禹当然要赶紧招揽,同时借机在这个群体之中扩散影响力,也方便以后开展其他业务。
至于那些更底层的人,夏禹暂时先放弃,毕竟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总得根据重视程度和对公司的有利程度安排先后次序。
等到公司以后继续扩大,在中高阶层的市场开拓完了之后,才会轮到低层。
等到公司整理完之后,夏禹也要好好整理一下自有资金的投资情况,以做到心中有数,所以他把王奇喊了进来,听他的汇报。
“老板,我们的自有资本原本是2850万港币,加上这一次赚的12584万港币,应该是15434万港币,而您购买九鼎金融大厦花了一千万港币,公司买了一辆车,再加上公司的采购和一系列的花销,现在我们的自有可投资资金是14400万港币。”
“而其中2850万港币经过了汇丰银行十倍杠杆配资,所以专有账户是285亿港币,我们没有动用杠杆的资金是11550万港币。”
“其中那285亿港币,这一次把青州英泥公司的股票卖出去之后,就只剩下九龙仓和长江实业集团的股票了,其中我们所有账户加起来一共收购了49的长江实业集团的股票,耗费了6300万港币。”
“而我们所有账户加起来已经收购到了1250万股九龙仓的股票,合计1276的股权,总共耗费了我们167亿港币。”
“所以除去已经花费的资金,之前的那285亿资金现在还剩下了5500万港币。”
“干的不错!”夏禹赞赏地说道。
“谢老板夸奖!”王奇眼中闪过一抹喜色,连忙恭敬地低头道。
老板看重他,他就安心,之前公司里就他很厉害,犹如鹤立鸡群一般,所以老板夏禹器重他,他也没有多想。
可是现在公司大规模扩大,来了许多厉害人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