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看盗版去(第5/10页)明朝当官那些年

,兵戈四起、南北不宁,大小起义,叛乱四起,大好河山,其实岌岌可危!

    他来到了北京,却又亲眼看到杨继盛被处决于西市,皇帝二十年不上朝,根本不是无为而治,而是荒废政事,亲佞远贤,导致大明奸邪当国,内不修政治,外难御强敌!而真正的忠臣却因为直言进谏而就戮,而士大夫想要报效却无门路可循。

    国家已是千疮百孔,危机重重,朝廷中的大臣们,谁也提不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谁也不能匡救这大明的弊政,反而在逢君之恶,竭力奉承,进献着一片片阿谀奉承的青词,以求高官显位。

    这大明的政局,已经污浊不堪至此,吴启和通过连日的苦思冥想,终于意识到能改变这一切的只有皇帝,他认为当今的嘉靖帝,天质英断,睿识绝人,可为尧、舜,也可为禹、汤、文、武,百废俱举,其实不过在他一振作间而已!

    如果皇帝亲贤臣远小人,还有会奸党把持朝政戕害忠良吗?

    如果皇帝爱民如子,还有官吏欺压百姓吗?

    如果皇帝振纲纪、开言路,还有人作威作福蒙蔽圣听吗?

    如果皇帝振作了,那么这个国家就会拨云见日,所以唤醒帝王,就是吴启和的最终目标。遥想当今初登大宝时,即铲除积弊、革新政事,扫清了正德一朝的乌烟瘴气,天下人高兴地说,天下终于太平了。可惜好景不长,皇帝被妖道所惑,竟迷上了修玄,致使郊庙不亲,奸邪并作,结果国事日颓、江河日下!

    只要皇帝能从深宫之中走出来,国家就能振奋,只要皇帝不再沉迷于斋蘸,百姓就会死心塌地地拥戴他,也使得臣下能洗刷数十年谄媚君主之耻,如此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何愁不能复太平盛世?

    在吴启和看来,天下百姓如饥寒待毙之赤子,是亟待皇帝这个为人君父的承担责任。

    而天下意识到危机的人不在少数,多少言官批鳞碎首进谏,但收效甚微,吴启和想要让皇帝听进他的肺腑之言,就必须用最激烈的言辞耸动人心!

    “你怎么了?”陈惇发觉他今天仿佛不太对劲,想来想去只觉得他飘飘欲仙倒像是孔庙里舍身成仁的圣人似的:“今天好奇怪哦。”

    吴启和道:“我做了一件大事,但绝不后悔只担心家人受我牵累,不过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陈惇刚要说话,就听见胡同口忽然传来了杂乱的声音,这哒哒的脚步声伴随着呵斥声:“看什么看,镇抚司办案,无关人等,速速回避!”

    “都让开,锦衣卫捉拿人犯,如有阻拦,视同案犯,一并捉拿!”

    在厉声呵斥下,一条胡同探头探脑的人吓得立刻关门闭户,动作稍迟的,少不了得挨上几下。

    而那脚步声分明是朝着他们这个小院子来了!

    陈惇皱起眉头,他听到锦衣卫的名字,第一反应是六爷或者九爷的人来找他了,然而这种架势可不像是闹着玩的,兴师动众还夤夜封锁,只见这个小院子被围地跟个铁桶似的,大门很快就被咚咚砸响了。

    “开门!”这是朱六的声音,但听起来又威严又陌生。

    屋里的人都听到了响动,孙鑨就道:“是谁?”

    “锦衣卫!”朱六道:“奉钦命捉拿犯人,快开门!”

    屋里的人莫名其妙地走出来,被震天的敲门声惊住了,“我没听错吧,锦衣卫捉拿人犯?这里只有今科贡士,没有人犯!”

    “抓的就是今科的贡士,”门外道:“快开门!”

    门刚刚打开,锦衣卫的校尉们就冲了进来,小小的院子被踏得地几乎都颤抖了。

    “六爷,”陈惇压下心中的不安,道:“你这来的哪一出?你要来蹭酒喝可以,可不许带刀入白虎堂!”

    朱六神色肃穆,视若无睹,目光扫过一众人,道:“谁是苏州贡士吴启和?”

    “我就是。”吴启和不惊不讶,上前一步道。

    “锁了!”朱六喝了一声,当即两个校尉上前,一个环形的铁链便飞起来,直直套住了吴启和的脖子,拽地吴启和一个趔趄,差一点栽到在地上。

    在众人的惊呼声中,一个大枷套了上来,铁链上的手铐飞快地拷住他的双手,紧接着一只环形脚镣套住他的双脚,把人从上到下牢牢锁住了。

    “你们干什么?!”众人大惊失色道:“为什么拿人?”

    “奉旨捉拿吴启和这个狂悖犯上之人。”朱六冷冷道,看到目瞪口呆的陈惇,一挥手:“还有同犯陈惇,把人给我带走!”

    霎时间校尉们也如虎狼一般地冲了过来,陈惇下意识闭上眼睛等待枷锁套颈,没想到下一秒被人打横架起来,拖了出去。

    锦衣卫来去如同旋风一般,等人都走了,院子里的人才炸了锅:“无法无天,无法无天,天子脚下,居然捉拿今科会元,岂有此理!”

    “锦衣卫拿人必须经刑科给事中佥签,出示驾帖方才能拘捕。”吴兑一拍大腿:“他们没有出示驾帖,是非法拿人,咱们去刑部告他们!”

    “你们没听到锦衣卫说奉旨捉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