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本心不可蒙尘(第3/3页)时代方舟
?我觉得有些头晕。”余志武觉得心跳加速,连忙劝道。
方知舟皱了皱眉,给余志武分析道:“资金投入的事情不要担心,部队有办法协调银行全额的低息贷款。这支部队非常特殊,给我们的规模是三万人高质量伙食供应,我打听过了,这个高质量是指人均一天六十块,不是普通部队的十几块、二十几块,你算算是多少消耗份额?”
“人均六十,三万人,这才一百八十万!这够干嘛的?”余志武有些吃惊的叫道。
“我说你脑袋怎么长的,是一天就一百八十万,一年还要再乘三百六十五!”方知舟有些气乐了。
“我靠,哪得多少?一百八乘以三百六十五,得七千多万?不对…”
也不知道余志武是不是在掰指头,方知舟直接说道:“六亿五千七百万,我们就算拿下两个亿的份额,你算过需要大致多大规模么?”
“舟子,行了,行了,我可算不明白,我接过最大的单子也就几十万,你就直接说吧!”余志武投降了。
方知舟笑着说道:“我估算得依靠至少八至十万亩地的粮食产出,来支撑形成集多元种植、畜牧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场。”
“我脑袋有点大,没事,你继续说,我先记着,等回头再和他们几个一起讨论。”余志武干脆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准备当学生了。
“那好,我要说的第二嘛,就是选址位置,将军屯的位置很不错,距离部队二十多公里,距离市区三十多公里,销售运输成本可控,土地流转费用应该不会太高。周边的祝家村、梨花村等几个村子都适合扩展,如果第一炮打响了,几年之内的规模发展瓶颈应该不存在。”方知舟继续说道。
“第三,部队需要的食材应该是多元化的,水果、蔬菜、大米、面粉、猪肉、牛肉、羊肉、鱼禽蛋等等,我们要充分考虑建设布局,品种越丰富,我们能拿到的蛋糕就越大!”
听见方知舟停下了话头,余志武追问道:“第四呢?”
“没有了,所以我建议你们分分工,一个人打探各种运作的费用与成本构成,一个人了解开办生态农场的手续怎么跑,有哪些关系得理顺,有没有什么政策优惠之类的!”
“还得有一个人研究综合方案,甚至怎么组建机构,需要招什么人才,或者与农科院合作等等,可以把专业的事情请专家来做……我最近抽不出时间来,就得看你们了!”方知舟终于把自己的想法交代清楚了。
“得,你说了一大堆,我自己消化不了,我找大家一起研究,然后我再给你打电话!”余志武也觉得需要好好捋一捋思路。
“好吧!”方知舟挂断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