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假新闻鼻祖(第2/3页)古代媒体大亨
言辞讥讽:“就是,赵公子还来了我的枕边呢,说起来,搞不好是我旺的他!”
这些言语混合在大家的打趣中,很容易就把风向带偏,不过不用怂,更不用怕,在媒体工作了近十年的林见秋熟知其中套路:控制舆论至关重要。
这是这一次的行动是否能成功最关键的一环。
在现代,控制舆论可以理解为多家媒体同时对一件事件发表同一个看法,或通稿或自己撰稿,方向是一样,整个舆论就是朝着这快走。
那到了古代,如何让口口相传的舆论绝大多数按照林见秋的想法运行呢?
有办法,发展自己人。
林见秋是这么打算的,告诉这些看热闹的,明天再出一版稿子,你要想你说的故事出现在这么好看的小传上,那你就说出你看到的。
按照计划,这些人应该立刻蹦哒起来表现得十分踊跃才对,一群村野之人,应该对这种东西感兴趣才是,然后开始胡诌一些东西,尽可能地造一些谣,说看到这赵公子从这金美楼出来后如何如何。
这么着,舆论不就有了么?而这些跳出来接受采访的,就是自己人。他们会在采访时候跟人喝茶斗酒时,加以百倍千倍的添油加醋。而他们身边的朋友也会如此,会以:我一个朋友看到的,我听我隔壁邻居说的,我表妹的大姑子的相好的哥们说的……
就跟微博上人云亦云似的。
怎么……
当林见秋说出这番话后,周围熙熙攘攘的声音骤然停住了,静得连一根针掉到地上都听得见。这跟他预想的可不一样,这些人突然这么安静了下来,让林见秋的心瞬间紧张了起来。
这是……造势不成反而坏事了吗?这古代人,跟现代人不一样吗?林见秋捏了一把汗。
“你……你说什么?”那阿婆伸出手揉了揉眼睛,手指头一弹,弹掉点眼屎。
不行,得加料!
身为记者,对信息的嗅觉让他瞬间作出了决定,并想好了下一步,当一个新闻发酵程度不够的时候,要做的就是加料。
于是他连忙伸出手指向挂在院门口那张巨幅宣传画:“谁当天见到了从这儿出来的赵公子,把那日的情形跟我说说,明日第二期的《金美楼小传》里,我会用到他的描述,还有……”
林见秋提高了声音,跑到了宣传画那伸出手拍了拍Q版的柳妹儿的画像:“我会画四个看到了这一幕的老乡的画像,没错,你们谁看到了赵公子从这儿出来,谁描述得更清楚,谁的画像就会出现在这样的小传上!一共四个人的名额!”
周围再一次安静了下来。
这种安静带着隐隐的不妙。
“我!”
“我!”
“我!”
“我!”
突然,四周如同平地惊雷,几乎是异口同声,吓得林见秋一哆嗦,还好他见多了大风大浪,稳得住……要不尿颤子都吓出来。
老头子老婆子小伙子,甚至还有几个小媳妇,瞬间挤了过来。
其实能上这什么小传,其实挺吸引他们,只是他们见识短,需要时间消化。
没想到刚刚明白过来,林见秋居然加了这么一块大料。这种Q版的头像以前从未见过,能给自己量身定做,这自然吸引众人。
瞬间,林见秋被围住了。
下一个瞬间,有人搬来了椅子,有人扛来了桌子,打扇的打扇,磨墨的磨墨,甚至还有个小厮溜溜儿地给他捏起了肩膀。
“我见了!那天……那天太阳刚刚出来,赵公子穿着一身蓝色长袍,他……”那搬来椅子的小厮抢了第一句。
“对!蓝色!蓝色长袍,他手里还拿着……拿着……”一手扇风一手抱着娃的小媳妇急得不得了,话到了嘴边却发现兜不下去,急得直跺脚。她倒不是想自己得个画儿,而是想给大胖儿子得一个。
青楼的小传又如何。
从来没有见过这东西,物以稀为贵。若实在觉得不妥,就单单抠下头像画便是了。再说了,男人们去喝个花酒稀疏寻常,有什么的?更何况这柳妹儿是头牌……
一老爷子急红了眼,接过话头:“他出来的时候春风得意,摇着扇子,还来我的包子铺买了包子,买包子的时候就跟我说了,他说他跟柳妹儿**一刻的时候,看到了锦鲤翻腾!”
“他也跟我说了!他也跟我说了!说那锦鲤翻腾的时候还围着柳妹儿转,对了!他说他的还有戚公子,考了七轮了,都没过,后来跟柳妹儿睡了一觉后,你们猜,怎么着?!”
所有人都看向了这个说得口沫横飞的汉子,只见他手往大腿上一拍:“自打跟柳妹儿睡了一觉后,就中榜了!”
“这位兄台,描述得极为贴切!你姓什名谁?”林见秋立刻伸出手拍了拍这位汉子的肩膀,恰到好处的给予了表扬,并拿起笔开始记录。
这个细节让一些闲来无事,巴不得自己身上有些光环的人瞬间不仅仅只有信口开河的八卦,而且抓准了八卦的要点。
“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