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第2/3页)大侦探乔治
布,沃伦·比蒂又招供了另外一起谋杀,凶案发生在3年之前,这位受害人,同样是被他用刀杀死后弃尸的。
之后,他又多次充当警方发言人,向媒体介绍案件的侦破过程,还有凶手和受害者的基本情况,是的,克拉克警官自告奋勇,充当了计划中的另一位重要配角,负责侦破并抓获沃伦·比蒂的警官,这样就能又少了一位知情者,沟通协调起来也会更容易。
一明一暗的配合下,在台上的克拉克,尽职尽责的和媒体记者们进行着互动,卖力的进行着各种花样表演,他的照片已经屡次出现在报纸的头版上。
在台下,重案队的调查工作已经全部由明转暗,所有队员们都身着便衣,用各种各样的伪装身份,隐蔽混杂在围观的人群之中,全神贯注的寻找着可疑人物,秘密对人们进行拍照和摄像,再送去指挥部由专人进行比对分析。
这个钓鱼计划的创意是乔治提供的,他还是名义上的马修案件侦破负责人,当然也不好意思像往常一样,坐在办公室里遥控指挥了,每天也都会亲自赶到现场,在暗中观察那些对谋杀案件感兴趣的人,寄望于能像简一样,可以一眼就将月亮先生从人群中认出来。
时间过得飞快,一眨眼的工夫,一个多星期的时间就过去了,警方的大戏已经唱了一半,可是,让所有人焦虑和忐忑不安的是,最关键的主角却一直都毫无动静,月亮先生迟迟不肯登台露面。
被锁定的那十几位嫌疑人,仿佛都对沃伦·比蒂杀人案毫无兴趣,跟踪监视他们没有一点收获,现场观察和拍照回来的探员,也没有在人群中,发现有符合威廉描述的老年男人。
这个跟踪监视的过程,其实是十分枯燥乏味和消耗精力的,随着时间推移,对参与调查的每个人来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无声折磨与煎熬,每天早上起来,在镜子前给自己加油打气,充满希望与期待的去进行调查,一天的辛劳之后收工下班,又总是充满着沮丧与失落,一无所获、垂头丧气的回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的情绪,正在由高昂逐渐转向低落,甚至有一些人已经开始怀疑,乞讨者威廉的目击证词,是否根本就是他瞎编的,重案队内部的气氛也日渐压抑,每个参与调查的人,都从心理上就感觉很憋屈,明明有着浑身的力气,却总是磕磕绊绊的,就是莫名其妙的施展不开。
十几天前威廉的出现,他的目击证词,曾经让侦破工作曙光乍现,但是,还没等到它真正开始大放光明,就突然的被迷雾掩盖再次陷入了僵局。
一天、一天、又一天,月亮先生就是不肯露面,纳尔森和克拉克都是心志坚强的人,在这个双方比拼耐心和意志的阶段,更是考验他们意志的关键时刻,他们依然镇定自如的指挥工作,不能表露出丝毫异样的情绪。
每天继续装着信心百倍的样子,强颜欢笑的为部下们加油打气,实际上,作为案件调查的直接负责人,同样也在心理上备受煎熬,在内心深处,沮丧、失落、怀疑和无助等各种悲观的情绪,正在一点点的侵蚀着他们,因为相比普通队员,他们还要承受着方方面面而来的更大压力。
同病相怜的他们,在办公室内就不用相互伪装了,分别在大班椅和沙发上面对面的喷云吐雾着,他们静静的坐在那里,都在绞尽脑汁的冥思苦想着,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按道理他早该出现了。
是他们对月亮先生性格上的判断,出现了致命错误?或者威廉的目击证词是编造的?还是行动中有什么漏洞被他发现了?他怎么会毫无动静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一连串的疑问萦绕在他们的心头,克拉克终于打破了寂静,他向纳尔森建议说:“要不,我们继续宣布下一个受害者,把沃伦·比蒂在媒体上彻底捧红,看他还能忍得住不?既然他还是选择猫在洞里,我们就逼他出来。”
纳尔森说:“我不反对这么做,但我就是不理解,他怎么会毫无动静呢?他哪怕是出来杀害下一位受害人,我都不会惊讶,但就是想不通他为什么毫无声息,难道我们之前分析的,他的那种表现欲都是假的,他根本不在乎别人抢占他的功劳,那我们怎么表演也没用啊。”
克拉克想了好一会,最后还是无奈的摇头说道:“你的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但是你想过没有,在简的那封信中,她也是这样认为的,难道她也对他判断错了,不可能啊。”
纳尔森琢磨着说:“是啊,简对他的性格比我们要更了解,她的判断不会错的,他一定会有所行动,那就是威廉的证词是瞎编的,这也没道理啊,瞎编的话哪里会那么形象和具体,而且,我们在调查中,也不光注意到符合他描述的人。
凡是50多岁的男人,都是我们的重点目标,也没找到特别关注马修·罗森案的人;他没有出去杀人,这次不会再有人没通报了;没有试图向媒体证明是他杀的人,我们始终有人在报社盯着;小船上的尸体都飘走了,也没有了抛尸地点,就不存在重返犯罪现场,那就是乔治推测他的反应和行为有遗漏,对了,乔治去哪了?”
两个人的身材都是中等身高,只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