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章 范小伍的定盘星(上)(第2/2页)神隐小面馆

肉单价就成了江城老百姓默认的“市场价”。

    实诚的小伍卖的牛肉不注水,斤两又实在。成本一高,每斤售价贵了三分之一还多!默认了“市场价”的老百姓根本不买账!

    其次,小伍他们村周围有一个回族自治乡,回民老乡们对牛肉的质量特别挑。所以小伍他们村的养牛户,杀牛卖肉都特别规矩。可如今江城市老百姓吃牛肉的少,识货的更少。没多少人见过不打水的干净牛肉是啥样!祖上八辈子农民,从不知“阳春白雪”为何物的小伍,如今卖肉却遭遇“曲高和寡”的尴尬!

    半年下来,几乎快赔掉打工三年赚来的钱。小伍横下一条心,把批量存货贱卖了。就剩下零星几斤牛腱子在肉摊上。打算今晚卖完收摊,卷铺盖卷回家养牛去!

    江城人的买菜习惯是傍晚五点半还要赶一个晚市。无心练摊的小伍有气无力的对熙来攘往的人群喊着:“最后五斤牛腱子,包圆了50块全拿走!”

    以品质上好的干身牛腱子来算,这确是极便宜的价格。基本上和中菜市的“注水市场价”持平。

    “真是好牛肉,就是……老板,我来3斤行不?”一个中年妇女驻足摊前。素面朝天极朴素,带着几分羞怯和窘迫。

    “这年头30块能干什么?这么好的牛腱子,你整个江城都找不着,我赶着收摊,才五斤一起卖的!“

    ”师傅,我知道。我女儿下个月高考。说想吃我做的卤牛肉。这平常人家,孩子高考就是想吃龙肉也得买啊,要不是我和孩他爹都下岗了……“

    小伍仔细瞅了一眼,中年大嫂其实不难看。只是被憔悴面相拖累了,身上穿着印有“江城毛巾厂”的车间制服。

    小伍想起了上个月听隔壁卖菜摊的大婶说起过。毛巾厂今年正式关门破产。厂里一个下工人家里人口多。下岗办考虑到他是特困户,安排了他的工作。

    可汉子倔的很,总觉得清洁公司就是扫大街的,没有国企上班听起来体面,硬不去上班。五岁孩子在家嚷着要吃肉,买回家里二斤大骨炖汤,越想越憋屈,把肉汤里面放了老鼠药,打算全家吃了就一起走。幸好送医院及时,救了一家子命。

    小伍眼眶一湿,心想自己回家还有半亩薄田。眼前这大嫂真是……想到这里,小伍把五斤牛腱子麻利地套入塑料袋。强塞到大嫂手中,还叮嘱了卤牛肉的时间火候。小伍不爱跟人客套,把非要留下三十块钱的大嫂轰走了……

    小伍收摊回到家里,打包好了行李。次日来中菜市管理处办理退摊子的手续。刚到摊位前,昨天来买牛肉的大嫂子正站在自己空出的摊位前焦急的边剁脚,边念叨着:“这可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