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地下人间总关情(第1/2页)神隐小面馆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张铭没有想到,九幽之地的除夕年俗与人间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形式上更加古老。

    幽冥地府为赶路者开设的驿站门口都挂上了喜庆的红灯笼。大门上还悬挂着今天老百姓已经不再用的桃符。其实就是用一块桃木板刻着“神荼郁垒”二位鬼王的名字,这就是最为原始的门神。

    还未入鬼门关,走上黄泉路。沿途可以看到张灯结彩,听见鞭炮声声。

    其实仔细想来也很平常,人不会因为阴阳之隔就改变了生活习惯。只要没有在奈何桥畔饮下孟婆汤,便一切尘缘都没有了断。所以这幽冥界就是换了时空的人间。

    有一点张铭早就想过,这幽冥界与人间的联系其实很紧密。并不是被森严的壁垒隔绝,而是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连接......

    穿越幽冥火道的过程并非在一个幽闭的空间中。而是穿越了人间的山高水长。

    张铭其实早就怀疑过,“地府”二字误导了世人。幽冥界未必仅包含地理学所看待的地下世界,至少一开始绝对不是。

    而幽冥地府后来如何深入地下,究竟隐遁在何处?真相仍然是模糊的,或许是某些极为不平常的事件所导致。

    古希腊传说中冥界与人间的分界是一道冥河。中国的传说中对这道边界的描述却很模糊,穿越的过程也没有特别清晰生动的记载。

    可是《山海经》中言之凿凿地提到过“幽都之山”:

    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其上有玄鸟、玄蛇、玄狐蓬尾。有大玄之山。有玄丘之民。有大幽之国。有赤胫之民。

    古人将纯黑色称为“玄”,黑水的发源地显然与那条冥河有关。与幽都有关的一切都是黑色的,黑水,黑山,黑鸟,黑蛇......

    这一切均符合人们对幽冥界阴森恐怖的想象。可是问题却来了:

    《山海经》明明就是一部上古地理图志。书中记载的山川河流、奇鸟异兽虽然荒诞而夸张,却几乎都能在世界各地找到真实的痕迹。甚至有美国的地质爱好者在《西次一经》中找到了安第斯山脉......

    为何一部地理文献中却记载着幽冥世界的景象?

    是作者有穿越两界的超能力?

    还是幽冥世界原本就在人间?

    这个问题始终绕不开一对彼此矛盾的问题:

    人间从何时出现了所谓“人皇”?地皇如何从人间之主沦为幽冥之主?

    大刘曾经和张铭说过,他曾经在屈原的《楚辞.招魂》中瞥见一丝线索。诗篇原文大致如此:

    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

    开篇一句“下此幽都”大家便理所当然认为这幽都之山就在地下。

    紧接着,诗篇中描述了幽都之山里的一个狰狞恐怖的鬼王名叫“土伯”:

    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

    敦脄血拇,逐人駓駓些。

    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

    此皆甘人,归来!恐自遗灾些......

    好一个恐怖的鬼王,三只眼睛,虎头牛身,面目狰狞。尖利的犄角闪着寒光,虎背熊腰,凶残地追逐着可怜的往生鬼魂。被抓住的鬼混便成了它口中的血食!

    令人毛骨悚然的描写自然让人觉得这么可怕的地方怎么会在人间?一定是但丁《神曲》中那般可怕的地狱......

    《楚辞》与屈原的说法几乎坐实了幽都之山在幽冥地下的事实。

    后人言之凿凿地将这个“证人”的身份安在了屈子大夫的身上。大家认为,我们今人看到的《山海经》是散落的残本,而战国时期的屈原一定看到了比我们更加真实详细的版本!

    果真如此吗?细心的张铭告别大刘回到江城后,曾经恶补了《楚辞》的知识,结果发现了一个可疑的破绽。《招魂》诗篇中,对于幽都之山有如下注解:

    “幽都,地下后土所治也。地下幽冥,故称幽都。”

    这也太言之凿凿了,不仅说明了地下幽冥与幽都的渊源,还证实了《山海经》成书的年代,后土娘娘已经成为地下幽冥界的主人。

    可是医科出生的人偏偏就是心细如发,还爱钻牛角尖。张铭愣是从苍蝇头大的注释文字中找到了出处:

    原来这段注解来自东汉一个叫做“王逸”的人!

    平时读惯了医学论文的张铭对古代文史典籍的编纂不了解。在他的印象中,论文可以引述他人的著作,可是论文的“注解”一般需要作者本人来写。

    怎么让一个东汉的人来为楚国大夫屈原的诗歌来注解?

    看到了这个事实的张铭又燃起了一丝希望:

    虽然不能直接证明幽冥界曾经在人间存在过,可是无论《山海经》还是《楚辞》,并没有明说幽冥界就在地下!

    也就是说,人上古神话最为经典的两部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