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且说人之初(第1/2页)神隐小面馆
幽冥火道过了泰山王的地界后明显加快了速度,张铭还沉浸在东岳幽冥界的迷思中。
没有机会一见东岳大帝之真容,更没有深入蒿里山一探究竟的机会,但是张铭的收获仍然不小。
曹雪芹此刻突然想起了《西游记》中的一段情节:
“你们说这东岳大帝与幽冥二主的关系是不是有些微妙?让我想起了灌江口的二郎真君!”
张铭恍然大悟,顿时佩服曹雪芹的敏锐。灌江口的二郎神素来与天庭不睦,但是为了给舅舅玉皇大帝一个面子便定下一个规矩:
听调不听宣!
意思就是我坐镇自己的灌江口,不会奉旨入天庭。玉帝如果有旨传下,我便直接听调出兵。当年二郎神奉旨收服齐天大圣孙悟空便是这般操作。
其实这并非幽冥里的规矩,人间古往今来一些佣兵自重的诸侯王皆是如此。与最高权利机构保持距离的资本是他们强大的割据势力。
十殿阎君中设置“泰山王殿”是东岳大帝臣服幽冥最高主神的一种姿态。但是东岳帝君本人只坐镇东岳泰山,从不入十殿阴司,这俨然就是“听调不听宣“的架势。
张铭认为此时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
东岳大帝或许与“三皇五帝”一样,是一种轮流坐庄的虚位。黄飞虎是姜子牙在封神榜上册封的东岳大帝,然而区区一个黄飞虎绝没有实力与整个幽冥分庭抗礼。所谓东岳大帝背后定有更加深厚的背景。
要想让“人间幽冥”的真相水落石出,必须搞清楚这上古时期的东岳泰山的前世今生......
张铭还来不及深入思考,幽冥火道已经到达了今天的终点站:鬼门关!
这里就是黄泉路的起点。张铭看到这里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往生者,他们显然是在泰山王那里接受了第一批审判与挑选后来到这里的。
鬼门关没有想象中的那般幽暗而恐怖。与古代帝王墓葬外围的棂星门非常相似,看来古人对幽冥世界的想象并非没有依据,冥冥中我们的祖先早就得到过某种关于往生的“天启”。
张铭唯一感到遗憾的是过了东岳泰山之后,火道便一头扎入了一条幽闭的黑暗隧道中。因此根本分不清楚幽冥入口究竟在何方。
蒲松龄说道:
“千百年来幽冥火道都是如此,毕竟如果让幽冥中人分辨清楚了幽冥界的方位所在,私自还阳的人就会更多了!”
张铭点点头笑道:
“齐天大圣和白娘子不就进出幽冥如入无人之境?看来我们的修行还差的远......”
擅长推理的张铭不免还是进入了“侦探模式“:
但凡是需要搞神秘的事情往往真相都极其简单!或许正是因为幽冥界的入口并非想象的那么难找,才需要使用这种障眼法。
不仅灵兕圣祖大王与”追日夸父推山倒“这些道德高深的人能够穿梭自如,就是找到法门的沈婆子都可以轻松出入。或许真相与谜团之间就隔着一层窗户纸……
“招财进宝”四位鬼商走在最前,张铭在“左右护法”的陪伴下轻松踏入了“鬼门关”。张铭发现普通往生者到了此处便不再有人陪同,大家在关口依次排队进入鬼门关。
张铭仔细观察了守关阴兵盘查的程序:
头顶有一圈黑色雾气的过关者均是因公还阳的幽冥“公务员”,因此一概不盘查。蒲松龄与四大鬼商按道理并没有“因公还阳”的权利,然而作为在阴司里人脉亨通的富商,早就搞定了守关的阴兵。
而阳世前来的往生者头顶都有一圈白色雾气,张铭与曹雪芹均是如此。由于曹雪芹以书仙身份早已还阳,因此他和第一次进入鬼门关的张铭一样,一眼便可辨识出非幽冥之人。
顶着白色雾气的阳世来客是守关阴兵盘查的重点,每个人只有凭借着东岳泰山王那里领取的“路牌”才能进入。如果没有路牌私放他们进入鬼门关,十殿阴司便无法向东岳大帝交代。据说这是幽冥二主与泰山王达成的一种默契:
所有往生者必须“先入蒿里山,再踏鬼门关”。
只见“招财进宝”四位兄弟大摇大摆走在前面,朝着守关的阴兵使了个眼色。阴兵头目是个牛头人身的鬼差,一见是关系户来了,立即心领神会的点点头。
于是头顶着两团白色雾气的张铭和曹雪芹居然如入无人之境,顺利通过了鬼门关的“VIP通道“。
蒲松龄与凌凌七是幽冥界里的老熟脸了,与阴兵寒暄道:
“兄弟们辛苦了!”
便同样大摇大摆地进了鬼门关。
“前面那群人怎么插队啊,你看那两个人明明和我们一样怎么就能不排队?”
排队的往生者中有眼尖之徒一眼看出了张铭和曹雪芹明明和他们一样,却走了VIP通道,立即嚷嚷不止。守关的阴兵眼睛一瞪:
“嚷什么,嚷什么!我怎么没看见,再啰嗦给我排队伍最后头去!”
几个宵小之徒识趣的闭上了嘴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