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军中事(第2/2页)明月出祁连
是,既然这次的宋夏战争大宋最终没占到多少便宜,那么肯定是在什么地方遭受了一场重大的失败。但究竟是在哪里?他也不太清楚。
只不过他最担心的还是刘法。
因为在他的记忆里,西军名将有种师道,有姚古,有折可适,也有刘延庆,甚至都有何灌,可就是没怎么听说过目前西军的第一名将刘法的事迹。
那么就很有可能就是刘法死于战败身亡,以大宋国文人们的尿性,只要战败的武将,无论你在之前有多少功绩,有多大的战绩,只要失败一次,就能把你贬低得一钱不值。这也是他们抬高自己,打压武将们的一种常用手段。
当然,还有可能是受他儿子,名列叛臣传里的刘正彥的累。
巩州马场今年的收获不错,八千牧草再加上两千多亩麦田的收获基本上能保持马场养着五千多匹军马不再赔钱。而且李岘借钱给每个棚圈买一群牛羊,放牧的额外收益也让那些牧卒们有额外的收益能够补贴家用。
本来一直在想办法调回东京的杨钊居然安下心来,马场的神奇变化让他决定留下来仔细学习李岘教给他们的农牧经营之法,他觉得这将会是他的一条晋身之路。
驻防定西城的禁军步军都虞侯王禀很羡慕地看着巩州马场的变化,他看着手上指挥的兵马和职位和李岘是一样的,可实际上官阶却要比李岘高两级。没办法,人家是正规的禁军,本身的待遇就高。
春种秋收,这个道理谁都明白,可是王禀就是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都是种地,为什么巩州马场的收益会比他高出一半还多。定西城的禁军属于移驻,也就是说被迫从繁华的开封迁居过来的,粮饷待遇本身就比厢军多了近一倍,可是王禀的日子依然过得紧紧巴巴,勉强让弟兄们能吃饱饭。
而会川城的秦凤路第三将的日子却比他们要过得好得多。
这让一向自视甚高的禁军感到尤为不平衡。
凭什么厢军吃得比我们好,穿的也比我们好,连家里的日子也过的比我们好?
于是王禀坐不住了,专门跑到会川城来找李岘请教农牧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