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平方腊(一)(第1/2页)明月出祁连
秋收季节,牛羊肥壮,李岘带着白玛和依娜拜访了一次大舅哥董伽罗,然后在自己的领地上巡视了一圈,等再回到会川城的时候,已经是到了初冬的时候。
李家庄园里的甜菜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二十亩,不过并没有收获出来,而是直接留在地里过冬,准备明年全部结出甜菜籽。会川城一带的冻土层也就一尺多厚,在上在加盖上厚麦草帘子在培上土层之后,就能够防止冻害。
李岘本来是忍不住想挖出两亩甜菜来准备熬制出一些红糖出来,不过最终还是忍住了。
李家的萝卜和洋葱种植面积已经扩大到了二百多亩,李岘在收获之后派人给西军的中级以上将领们送去一些让他们尝尝鲜之后,这些脸皮很厚的武夫们现在就开始络绎不绝地找上门来讨要开了种子。
其中最无耻的就是刘法和王禀两个,另外就是刘铺,刘法这老货看样子是准备在赖在会川城过冬了,甚至连家人都带了过来。而王禀则是因为离得太近,他家的老大王荀和老二王芗轮流着每隔上几天就与李岘称兄道弟攀上一回交情,然后临走的时候“顺便”带走一袋洋葱和胡萝卜回家说是孝敬他爹。
李岘就是搞不太清楚这俩货是真有孝心呢,还是背后有王禀在指使。而刘仲武家是因为两家的庄园离得近,从去年就从李岘这里得到了种子,在自家的庄园里种开了这些作物。
这里面就是家在兰州的何灌还要些脸面,主要是何蓟不太好意思光跑过来占便宜,他家老二何藓又在东京上学,看来是准备走文官的路子,而且何家的老四何衡还在李家书院里当着学生。说起来何灌的四个儿子名字也挺好玩,全部都带“草鱼”,何蓟、何藓、何蘇、何衡,这货也不知道起名时是怎么想的。
李岘在自家的庄园里小日子过得正舒坦,正跟两个美妾商量着明年计划带着她们俩绕到柴达木北部柴达部她们的外公家去玩一圈,结果姚炳带着第三将的几个都头一起来到李家庄园说是奉老刘的将令来听从他的调遣,第三将所部人马立即起程前往秦州帅府报到。
“我现在是南平军团练使,和秦凤军有什么关系?”李岘皱着眉头看着站到面前的姚炳等人,自他离开西北之后,姚炳接任了秦凤路第三将的将主。不过第三将的军卒家属都在李家庄园里,他也不敢逾了过去李岘立下的规矩,倒也算是萧规曹随,一直都挺安稳。
“我哪知道是怎么回事,这是刘帅的手令,你自己看吧!”姚炳也一脸的茫然,说着把盖着枢密院和刘仲武帅印的调兵符令拿了出来,上面的文告是调殿前步军都虞侯王禀和河州团练使李岘率胜捷军和秦凤路第三将前往江南平叛。
李岘倒是立刻就明白这是童贯在调动西军准备去南方平定方腊叛乱,只不过自己是啥时候变成了河州团练使啦?
这让他也有些懵圈。
好吧,反正枢密院和老刘的军令上是让他先会合王禀再到秦州听信,李岘干脆带着自己的亲军先赶去定相城与王禀见面,让姚炳带着人马随后沿着河谷大道再赶过去。
大宋宣和二年最大的事情就是东南的方腊之乱。
东南厢军败坏,根本无力镇压,只能命童贯调西军前往东南平叛。
这从陇右调遣的西军各部入关中,其实也没那么简单,需要绕道走成州再转到凤翔。
李岘只挑选了第三将五营精锐,凑足了三千人出征。在与王禀会合后,两人带着九千多人马赶到秦州,这才从刘仲武那里得到了东南摩尼教主方腊叛乱的详细战报。
坐在秦州帅府里的刘仲武脸色蜡黄,而且精神也不太好。种师道只当了一年的秦凤路经略又调回了东京升任枢密副使,实际上等于被剥夺了军权。但是关中的种家军依然由他的弟弟种师中控制,只不过被调往了河东。
刘仲武又重新调回了秦凤路,而刘法则重新复职,又回到了熙河路经略的老位置上。
李岘在看到叛军的形势之后感到头皮都有些发麻。
虽然他知道历史上的方腊起义只有短短的大半年时间就被平息了,但却没想到仅仅两个月的时间,方腊所部不仅席卷东南五州,甚至连杭州都被其攻陷了。可以想象,大宋国的百姓已经对统治阶级忍耐到了极限,只要有一点火星,就会成了燎原之势。
方腊等人是在十月起事的,仅仅不到两月就连克州县,所向披靡。可以想象,东南的宋军已经败坏成了什么样子,竟然连手拿棍棒的农民都已经打不过了。
后来的史书上说宰相王黼隐瞒军情,才使方腊做大,这基本上都是在胡说。因为王黼是六贼嘛,怎么编排糟蹋都没有事。大家想想,方腊在十月中旬起事,消息传到东京,朝廷再调集大军,而且童贯在十二月底就赶到了秀州(嘉兴)。一月初方七佛进攻秀州,见到童贯大军赶到,只得退回杭州。
这中间哪有什么耽误?
在这世界上即然连所谓的宋江都连影子找不见,更何况那小说中的一百零八将。没有了《水浒传》中被招安的一众好汉,这征讨方腊的责任,自然还是落在了童贯头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