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返乡(第2/2页)明月出祁连
挟了块胡萝卜塞进嘴里,“你要不想要把人都给我,一个月几万贯的粮食我还出得起。”
“行啦,就你小子分得人最多,差不多一多半人都让你得了去了。郭思那个傻子,一听你帮他养着这些人犯还以为是得了便宜,他哪里能想到最终是你小子沾了大光。”刘法感叹道,“谁让老夫财力有限,养活这四万多人就快要了老命了。”
“这话等到明年开春后种完地再抱怨。”李岘低着头吃着米饭,“哦,对了,童太尉正在准备北伐,我估计他对付辽人可真够戗,你可别掺和进去。”
刘法哈哈一笑:“老夫现在正忙着种地,没空理会他们那些烂事。”他转过头来看着李岘,“你想调回南平军的事基本上没门了,我想到时候老童有可能把你弄到身边,让你整天得瑟,麻烦很快就会找上门来。”
李岘捂住脑袋哀叹:“日哦,特么想过点安生日子咋那么难啊!”
刘法在嘴里塞满了米饭,含糊地说道:“你今年在青海盐池扫了多少碱面回来?给我分一些过来。”
“你想做什么?”李岘立刻警觉地问道。
“特么的,看你小子那抠门样子,老夫军营里要蒸炊饼,这碱面不够用的。”刘法用鄙夷的眼光看着李岘。
“哦,那没啥问题。”李岘松了一口气,每年派人去盐池扫纯碱并不容易,可这玩意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玻璃、炼钢和制肥皀都离不开它,偏偏内地的产量极为有限,目前的技术条件根本合成不了,只有盐池边上的盐碱地里每年会析出一部分,但是产量也很少。
朝堂中最近对童贯和刘法、李岘的攻讦多了起来,说其狼狈为奸,大兴冤狱,搞的两浙地区十室九空,鸡犬不宁。说起来两浙地方本来就文人众多,方腊之乱这次大发配迁徙,牵涉到了其中不少亲友,李岘搞得动静也有点太大了。本来历史上最终只牵扯到了两、三万人,可是让李岘在背后这么一弄,却是牵连甚众。
这些文人们“正直”的很,自然要为其“仗义执言”。
株连这东西,本身就是皇权下的特有产物,可大可小。有人想减小范围,可童贯和李岘一伙偏要扩大规模,搞得轰轰烈烈,自然是得罪的人多了。
作为“修道之人”的李岘现在自然也和童贯一起归入“奸邪”一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