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二五四 修正案(第3/3页)七海扬明

水灾,肯定是农民把土地开垦到了低洼地带,肯定围湖、河造田导致泄洪、分洪问题,那简单,退耕还湖还河。

    退耕导致的失地农民怎么办?移民啊!!!

    后人评价这一年的土地法修正案,认为其对帝国的海外开拓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还认为裕王很有前瞻性,知道保护环境云云,但海内各省的百姓可不这么想,这种人为制造迁徙让乡土情结浓厚的海内百姓很难接受。

    幸亏皇帝很明白,以财政支出过大为理由,一方面肯定了土地法,一方面给改革定成了十五年的长期计划。

    纵然民怨沸腾,但土地法修正草案还是在帝国两院高票通过,尤其是在议院,早上讨论卖国案,议员们咬牙切齿,暗骂裕王奸诈阴险。下午讨论土地修正案,议员们大唱赞歌,高呼裕王英明。

    原因很简单,人为制造土地承载能力降低,就会产生很多失地农民,这正是帝国告诉发展的工业所需要的劳动力,移民能移多少?大部分还不是留在城市,成为工人了嘛。

    在李君威很小的时候,李明勋就以火车轨道选择轨道难题测试过他,道闸在手,左转碾死一个人,右转碾死五个人。李君威表现的很迅速,立刻选择左转,当李明勋让他好好考虑一下的时候,李君威不假思索,再一次选择左转。

    这个难题或许再过五百年也不会有完美的答案,但李君威就是这么一个人,但绝大部分人就算做出选择,也会给出一些理由,或者犹豫一些,或者不进行选择而是与出题者辩论,但李君威不会犹豫,在他那里,没有什么负罪感或者道德上的压力,无数的事实向人们证明,帝国的裕王殿下,从来都有灵活的道德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