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太史辞母(求收藏)(第2/3页)血色汉末
日之仇。
、、、、、、、、、、、、、、、、、、、、、、、、、、
东莱郡郡治黄县,位于东莱最北部的角落靠近大海,也是因为靠近大海的原因,黄县成为了青州比较富裕的县城之一。
城中快要及冠的太史慈回家半年后,因为自己在乡中的名气,当上了郡中的奏朝使,秩两百。主要负责郡中发往洛阳的文书,当然这一职位对于他们这种偏远郡县来算得上闲职,太史慈上任快半年了,还一次洛阳都没有去过。
这日夕阳西下之时,太史慈一反往日的郁郁寡欢,刚一放工他就到酒馆打了斤酒,然后又买了些许肉脯以及烤鸡,心情俱佳的朝家中走去。
打马回府的一路上,只要认识的太史慈必打招呼,甚至还丢给街口乞丐几个铜钱。看到热情的太史慈,邻居都在猜测着子义今天是遇到什么好事了。
太史慈家距离府衙并不远,就隔着三条街,骑马很快就到了。比起世家大族的豪宅,太史家相对寒颤,不过尽管如此,却还是比大多数百姓强许多,两进的院子住着母子二人,以及一个丫环和两个老仆还是挺宽敞的。
“阿母、孩儿回到了、、、、”,刚进入敞开的大门,太史慈就大声道。
“少爷回来了,今日可好!”听到太史慈的声音,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仆当先迎了出来。
“一切安好,福伯麻烦将马喂一下!”太史慈对于这个看着自己长大,伺候他家两代的仆人还是十分尊敬的,当即热情回应道。
“少爷放心,上好的草料已经准备好了,”老仆笑着道,自家少爷前些日子骑回来的这匹战马是何等爱惜,他是清楚的。
“慈儿回来的,今日有何喜事如此高兴??”太史慈正与仆人着,一四旬左右,看上去十分慈祥的妇人在一个老仆的陪伴下走了出去。或许是操心家务,那妇人两鬓已经出现斑白。
“阿母,怎么出来了,快快回屋这里风大,别染了风寒。”太史慈满脸担心的对着母亲道。
“呵呵、瞧瞧那有那么严重,母亲还没老。”太史母笑着拉着儿子道。
“当然,母亲怎么会老,不过这些日子气温有些寒冷,母亲还是当心的好。来母亲进屋孩儿买了些酒菜,给母亲个好消息。”太史慈笑着将手中酒菜递给一旁的老仆福婶道。
很快几道菜摆上桌案,两个老仆退去后只留下个丫鬟伺候两母子用饭,今日胃口大开的太史慈连饮三杯大呼过瘾,那动作看的一旁的母亲和丫鬟都有些咋舌。
知书达理的太史母一向注重培养唯一的儿子,太史慈也一向在母亲掩饰的很谦逊,可今天他看更像个武夫。自然对于儿子的印象,太史母只是一厢情愿而已,作为武人此刻才是太史慈的来面目。
“慈儿无事否??”太史母担心的问道,儿子回来了半年,哪怕后来到了县中担任官职,可在她眼中都是一副郁郁寡欢的样子。眼下不禁猜测,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儿子高兴成这样。
“母亲孩儿今日太高兴了,今日孩儿从州府衙门发来的信函中看到了一个消息,母亲知道是何否!”太史慈再饮一杯后笑着道。
“是何事让我儿如此高兴,让母亲也知道一二?”太史母有些惊奇的问道。
“母亲当知现在外面太平道闹的很凶。”太史慈反问道。
“市井都在传言那些教徒如何厉害,听所到之处百姓群起附之,我青州不是也有吗?怎么难道打到东莱了!”太史母担心的道。
“然也,不过我东莱那些人刚刚冒出来就被衙门镇压了,到是无事,反倒是北海倒是挺凶的,那些娥贼刚开始还打着太平道的旗号劫富济贫,不过到后来就成了匪徒,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一到黄巾教,太史慈就想到自己几次请命,想带着青壮支援北海却未获准许,气愤之下一拳砸在桌案上,振的碗碟四溅。
看到儿子忧国忧民的样子太史母赶到安慰,心想自己一向对儿子严于要求并未白费,心中当然也清楚儿子的想法,再想想这些儿子闷闷不乐的样子,太史母叹了口气看着高大壮实的儿子,她知道儿子大了,已经再也不是在膝下嬉戏的孩童了
“慈儿,是要出征了吗?”
“要是那样就好了!”听到母亲的话,太史慈感到失礼了,连忙整理了下衣袍上的污渍摇头叹息道。
“那慈儿今日为何如此高兴?”既然不是随其愿,太史母当下不知道何事还会让儿子高兴了。
太史慈接过丫鬟新拿来的酒盏,笑容重新回到脸上,并开口道:“母亲还记得孩儿过,在游学时结拜了几个兄弟吗?”
“兄弟、、、哦!想起来了,就是我儿时常挂在嘴边的桃园结义吧!记得你常常的一个兄弟叫姜、、麒麟吧?”太史母想想道。
“不是姜麒麟,是姜麒!他是慈儿的四弟、、、、还有二哥关羽、五弟赵云、六弟张飞、七弟童飞。”太史慈如数家珍的道。
“那少爷是大哥了?”刚收拾完太史慈打翻碗筷的丫鬟好奇的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