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一个团的装备(第2/2页)抗战之太行山上
弹300发。到了晚上,则是胡一舟对着6个老兵进行专项训练。
当一切都能有序进行的时候,时间也进入了腊月。
腊月,公历就到了1938年1月2日。此时的南京已经沦为鬼域,三十万冤魂日夜哀鸣。和谐蒋手下最精锐的88师也在雨花台一战几乎损失殆尽。即便重建也不复往昔。
“纵有情报支持,奈何军力不足,领导失误,指挥不力,当兵的再不要命,一看当官的跑了,马上全军崩溃。这可能就是信仰缺失的弊端吧。还是要有信仰,有了信仰的军队才有灵魂,有了灵魂的军队才有生命力”这或许就是我军能够取得最后胜利的原因吧。
山外的鬼子也消停了,没有再大肆屠戮百姓,只是留了两个小队鬼子驻守,其它的都调到了各地战场。
外面如何风云变幻,九寨这里倒是发展的不错。
首先是山里的人口增加了,有些沾亲带故的为了躲避兵灾就拖家带口的投亲戚奔朋友的住进了孙家集。还好孙家集地方够大,千把口子人还是能盛下的。
军队的训练也进展顺利。在胡一舟的高压之下,6个老兵都把胡一舟专门写给他们的专项训练资料背的滚瓜烂熟。然后再狠狠的操练那些新兵。新兵们训练虽然辛苦,但是进步却很大。拼刺技术不用说,本身都有武功底子,再加上合理的训练,按照胡一舟的判断,跟鬼子单对单已经不吃亏了。就是枪短了点。射击训练也卓有成效,普通兵200米能上靶,100米能打十环,300米,枪不行,全靠蒙。20名精确射手的成绩喜人,中正式打400米靶上靶,近了就是百发百中。
转眼就到了年关。本来打算着过年回家的老铁匠一家留了下来。外面兵荒马乱,鬼子胡乱杀人,这一家子也就没再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