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进城赶考(第2/3页)再跃龙门

车,他带着李小芳来到实验小学。吴若水骑着自行车,发泄心中的不满:“这伙玩艺是怎么分考场的,为啥就咱俩发配到这里来?”

    李小芳坐在自行车后座上,回道:“在哪考都一样,别想多了,影响发挥。”

    吴若水却说:“你是不知道,咱班有几个同学(复习生)去年就在实验小学考的,这小学生的桌子凳子,太矮太窄,根本坐不开,答卷子都困难,这根本不适应当高考考场。唉,老头子上树,悬之又悬。”

    李小芳说:“包子有肉不在褶上,别说这些没用的。”

    俩人说着来到实验小学。吴若水的考场是一楼,李小芳在二楼。实验小学大门口的欢迎参加高考的学子红色条幅,一点也没有让人觉得喜庆,反倒有些压抑。

    七月七日,高考开始。

    顺成旅馆的饭菜确实如传闻所说,根本没法吃。吴若水早就听复习生们说过,以免吃惯了农村饭的肚子不适应城里的饭菜,他跑到汽车站找了一家油条摊子,油条就豆腐脑,城乡标配。

    吃完早饭回到顺成,吴若水推出自行车,自然捎带着李小芳去实验小学。

    就他俩人在实验小学考试,没有老师带队。但班主任还是嘱咐一番:“若水,考完一场你把准考证就交给李小芳保管,以免丢了。”

    老师不放心,又没法带队,知道李小芳心细,就把保管准考证的事交给她。吴若水也没有意见,把准考证交给李小芳保管,自己更轻快,也可以借机多看看李小芳。平时在班里,哪有这样的好机会。的确是塞翁失马,高考的考场虽然不理想,但和女同学亲密接触的机会无限增多。

    “看来,今年骑大金鹿是一个绝对正确的选择,不但可以高考护身,还能和李小芳同乘一车,好兆头,谁能说今年的高考不会金榜题名又抱佳人归呢?”吴若水骑着自行车带着李小芳,心里越想越美,心情大好。

    再次走进实验小学的教室,吴若水竟然没有嫌弃桌凳矮小的感觉。看来,心情好一切皆好。所以,吴若水也不再觉得天气热,每场考试都骑自行车带着李小芳,自己的心情大好,做题竟然也非常顺利,大有超水平发挥的感觉。

    “看来老辈人说的就是不错,男女搭配,干活不累,这考试也不例外。这真是过河洗脚,一举两得。”吴若水心里美。

    考生在紧张地答题,学校大门口则清静的很,除了少许的带队班主任在焦急地等待之外,几乎没有家长陪伴,考点门口卖冰糕的小摊贩生意也因此没有想像中的好。对于城里学生的家长来说,与其去学校门口陪考,还不如在家给考生做点好吃的。学生高考,家长帮不上忙,犯不着去学校门口晒太阳。毕竟,七月的太阳一点也不客气。

    七月九日夏令时下午五点,最后一门生物课仍然在进行中。此时,已经是个个精疲力尽,考生,家长和老师。考生在做最后的挣扎,家长和老师也在做最后的准备。

    老师依然在考场外等待,考得如何,自己能得多少奖金,已经无法改变。这样的场面与等待对他们来说已经习惯了,一年一次,只不过是铁打的考场流水的学生罢了。今年不同,高考有奖金,便有了更多的期待。

    农村的学生家长,高考与他们没有多少干系,天又热,地里的农活还干不过来,哪有空管孩子高考。况且一个村里,难得有考上的。纵然一旦孩子考上,家中就有吃国库粮的,工作无忧,找媳妇不愁,父母走在村里的街上,打招呼的一下子就会多起来,哪怕是村干部也会高看一眼。但是这样的好事,农村人连做梦都不敢想。

    苦熬三天,最后一门课要考完了,家长们一直在嗓子眼堵着的心马上就可以落回肚子里。成与不成,当是一个月以后的事了。

    终于,分针低下头,下午五点三十分。

    县城的高考考场里,此刻,掌握考生命运的大钟敲响了。

    “解放喽,终于可以喘口气了!”吴若水心情还算不错,走出考场,长出一口浊气。等李小芳走出学校大门,俩人有说有笑的骑上自行车,走人。此时,谁也不愿意讨论考试的对与错,说着一些考场的闲话。

    顺成旅馆,同学们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家。

    吴若水也懒得和同学打招呼。

    问题是,打招呼能说啥。等我胜利的消息!此时谁也没有把握喊出来。

    学校接送考生的客车上,还是有不少同学在相互议论答题的得失,对错。也有一些同学在相互约定,高考成绩发榜之前,去哪个水库游个泳,去哪个河里诳个虾。

    吴若水收拾好行李,正准备捆在后车座上,赶在天黑前回老家,毕竟还有三十多公里路呢,况且母亲也叮嘱过,早点回家干活去。

    李小芳提着行李走了过来。

    吴若水心里一阵狂喜,心里说:“好事来敲门,看来这大金鹿真是我的福星。”

    李小芳说:“若水,就你有自行车,把我送到汽车站吧,再晚就坐不上客车了。”

    吴若水当然不推辞,这样的好事,多多益善。用自行车带着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