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好事成双(第5/6页)永世帝唐

始观察这薛柳氏的气色,虽然他没去研究过中医里的望闻问切等专业的知识,可是单是观看一个人的气色,只需要对一些病理有些了解再加上人生阅历就可以大致判断一下了。至于具体的治疗,那是大夫的事儿。

    这薛柳氏的身体状况,如果他没有判断错的话,殷清风可以确定她只是营养不良加上心事太多。心事太多的话,中医里面叫什么郁气內结还是什么的。总之,这样的人的寿命都不会太长,典型的例子就是红楼梦里的林妹妹了。

    “婶婶且宽心!以婶婶的春秋年龄和目前的身体状况来看,只需要三年就可以改善、五年后大体上就会无恙了。”

    一直憋着不敢插言的薛仁贵,“扑通”一声就跪下了,“还请兄长援手救治礼的阿娘吧,礼无以回报,只好叩谢兄长恩德了。待礼日后定当为兄长效命。”说完,就磕头不已。

    殷清风赶紧去拽他,“有着繁星的关系,你我便是兄弟。你的阿娘也是小兄的阿娘,只是我现在还没和嬛儿成亲才称为婶婶的。这一家人何必客气,又何必说什么效命的话呢?起来,快起来!”

    这时,薛柳氏劝说道:“小郎君,就让你那兄弟代替妾身行几个礼吧,这也算是成全他一片孝心。”

    好吧,古人对礼节都看得很重,殷清风如果真的能调理好薛柳氏的身体,作为其子嗣代替长辈谢礼,谁也没道理阻拦的。

    殷清风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站在哪儿,等薛仁贵恭恭敬敬的又磕了三个头之后,他才把军神给扶了起来。

    殷清风示意薛仁贵坐下之后,他又对薛柳氏说道:“婶婶,想要调理婶婶的身体,小侄想请婶婶带着如果兄弟随小侄去长安小住一段时间。”

    “这”薛柳氏有些犹豫。

    “请婶婶听小侄说完。这一呢,可以就近调理婶婶的身体,二呢,长安为大唐帝都,仁贵兄弟到了长安之后,是跟随大儒、还是跟随名将学武,小侄都能安排这三呢,繁星也甚思念家人,否则小侄也不会来此。以前碍于其宫女的身份,只能将这思念深藏心底。现在既然小侄已经来了龙门,如果等小侄回长安后只是带着亲人的消息回去,恐怕她会很失望的。”

    薛仁贵豹目环睁期盼着看着他老妈。

    “你说的都是这道理,可是仁贵他亡父的坟茔与牌位还需要祭奠、照看才行。”

    “婶婶的顾虑,小侄也曾思量过。婶婶你看这样如何:这祖屋以及伯父的仙冢交由贵府的管家照看,婶婶和仁贵兄弟去长安的时候,将伯父的牌位带上。

    这长安距离龙门,如果快马疾驰的话,往返也不过三四天。若是逢伯父的祭日,婶婶和仁贵兄弟还有繁星都可以很快便回来的。”

    这个时期还没出现烧纸钱的习俗,扫墓的规矩就是献上祭品然后焚香祭拜。

    在决定跟随殷清风去长安之后,薛柳氏便开始安排离开的事宜,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临行前的祖先拜祭,尤其是对薛轨的拜祭。

    现在殷清风就跟在薛仁贵的身后,向自己没见过面的老丈人磕头。殷清风细数一下,除了襄城之外,他其余的泰山和泰水要不就是已经身故,要不就是不知所踪。这也是为什么自己的那些妞儿们都对闻氏亲近的原因。

    武德八年三月十二日,黄道吉日,宜远行、动土建屋。

    安排好一切的恋恋不舍的薛柳氏带着兴奋的薛仁贵,离开了她们休养生息的家园,随同殷清风前往长安。

    走之前,殷清风对留下来的管家夫妇说,如果有人来还为了土地的事情难为他们,就将那些土地交给他们,等以后再找回公道。

    “仁贵,你可会驾驭?”殷清风在马上晃悠着,向坐在车辕上的眼馋的薛仁贵问道。

    他挠了挠头,说道:“还不曾学过。”

    好吧,未来的军神到现在还不会骑马,不过薛仁贵的大铁戟和铁弓看着殷清风是眼热得很,不过他可没有兴趣学这些冷兵器。

    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兵器,在戟杆一端装有金属枪尖,一侧有月牙形利刃通过两枚小枝与枪尖相连,可刺可砍,分为单耳和双耳,单耳一般叫做青龙戟,双耳叫做方天戟。

    在和曲艺里,吕布与薛仁贵的武器都是方天画戟。后来有人考证了,吕布用的是枪。那为啥都把他们的武器改了呢?因为这方天画戟比较威风,可以衬托使用者的英雄气概。

    薛仁贵的英雄气概现在还看不出来,他现在只是一个第一次离开家门的少年郎,正满是好奇的打量着周围的景色。

    薛仁贵在整理自己物品的时候,殷清风问过关于他的这两件武器的事儿。这两件武器都是他前多少代的一个祖先,叫薛安都的留下来的,经过一百多年竟然保养得相当的好。

    这大铁戟竟然八十多斤,而那铁弓竟然是五石弓。这八十斤可以接受,这五石弓,殷清风有些怀疑。如果这臂力也是按照重量单位计算的话,岂不是六百余斤?

    好在薛仁贵说他现在这弓只能拉出半月的程度,反正殷清风试了试,别说拉倒半月的程度了,就是拉开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