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 零三章:如何封赏(第2/4页)永世帝唐
作,干脆把李靖推到前面来,然后借着今日这样的机会把事情当众挑明了。
其实他还真想左了。
殷清风怂恿李靖在今天这个场合下提出建议,只是想让李靖得到更大的声望。
学院和四总制是军队建设的两个重要的武器,掌握话语权的人必须是他的盟友外,这个话语权还必须要牢牢掌握。
李靖目前的功劳是很大,但他坐上了祭酒和参谋长的职位后,未来几乎是没有再领兵作战的机会了。而世人的观念是武人是凭着军功说话的,李靖以后再没有军功了,军中的新贵们还会乖乖听他的话吗?
不好说!
毕竟短时间内他们还适应不了四总制、对参谋部和参谋长的权威也不一定就真心的认同。
所以,哪怕李靖前面已经出了不小的风头了,这些话或者这份功劳也不能给程咬金等人去分享,必须让在场其他人知道李靖是一个智慧深似海的人!
“臣,思来想去,今日向殿下谏言:以后御史台专门监管大唐所有的武职官员,且御史台更名为军法部。”
“让一帮酸儒组成军法部?”“那文官谁去监管?”“你还没听明白?文管武,武管文呗”“怎么回事儿?武管文?”“别说话,继续听!”
李靖继续说道:“如臣之前所言,后汉以来多是武人作乱而覆灭前一个王朝。若武人之间相互勾结,并拥兵自重,则大唐的灭亡就可预见了。
文监管武,武监管文。互不统属,互相监管。乃大唐长久之国策也!”
其他人不管愿不愿意,认不认同李靖的话,这时都不好说话。这涉及到国祚的事情,唯有太子和圣人才能决定。若是他们现在敢反对,嘿嘿你想存心灭亡大唐吗?
从殷清风向他说起文武殊途的谏议后,李世民也想很快的就把这事给落实了。但他信任的人官职还低,现在身居高职的人他又需要一一的说服他们。这是更改千古以来吏治格局的大事,岂是一纸敕令就能解决的?
不过殷清风今天选的时机不错。
不但宗室、外戚、文、武中掌权者都到场了,而且前面铺垫得也很到位,现在抛出这个言论再恰当不过了。
他说道:“兹事体大,此事容本太子进奏陛下方能决定。”
李世民也有他的顾虑。
他当场将御史台改为军法部没有问题,可空缺下来的御史台怎么办?谁来做御史大夫、谁来做御史中丞?下面属官谁来担当?即使临时任命了一堆官员,他们又能胜任吗?
李靖抱拳后退半步。
他只负责唱前半场,李世民怎么收尾他就不用管了。
李世民很满意。
学院城建得比他意料得还要好,程咬金和王雄涎等人练兵的本事让他欣慰,李靖殷清风的谏议提出来的时机也不错。今日这一趟走下来,他在百官面前的声势更强了。
这对他未来登基减少了很多障碍。
“哈哈哈好!”
李世民畅快的说道:“前有宿国公与宜春郡公练兵得法,后有代国公为国谏言!今日兴尽矣”
殷清风听李世民的意思是要撤了,他连忙说道:“臣,有事请奏!”
众人刚想着回去好好消化一下今天的内容,结果殷清风又蹦出来。这又要闹那样儿啊某家都知道你得宠哦,对了,太子还没封赏他呢,他这是跳出来要讨封赏啊
不过他若是想要讨要封赏也是理直气壮的,这学院城可是他奉命建造的。不管是城墙内的甬道,还城墙外的高墙,可都是神来之笔啊
“臣最初向殿下禀报时,便说还有一个小小的城堡要向殿下展示呢。若殿下与诸位亲长不甚疲惫,可否移步一观。”
哦对!
李世民把这茬儿忘了。当时他还问是不是像坞堡那样呢。
他转身对其他人说道:“淮阳侯早先就说过还有一份守城利器要向某家展示。现在,诸卿随某家去看看吧。”
还有守城利器?现在这个学院城就已经让他们深感无力了,这拖到最后才展示的
不管是文官还是武将都兴奋了。
立国八年来,吐谷浑说来就来,三五个月就有突厥的警报,若这小子真能让边塞安稳了,那可真是谢天谢地了!
行政楼后是教师宿舍区。若是有不想回城的,这里有单独的小楼,只要他们放进去几个奴仆,就可安心休息了。
还没走出宿舍区,李世民等人就不觉的停下了脚步。
前方是一个高耸而又模样奇怪的小城池
他们不敢确定怎么称呼前方的建筑。
王雄涎等人此时站在敞开的城堡门前,列队等待李世民的到来。
眼前的城堡是海星状,向五个方向各伸展出一段城墙。为了突出视觉效果,一段城墙笔直的指向李世民来的方向。但众人看到的一段向前凸出来的和两端翼展的城墙。
从墙头上的密密麻麻的小窗口就可以知道,那上面又是甬道的设计。
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