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五章:恩人指路(第3/4页)永世帝唐
,依然和军中的伙伴们大口吃肉,大口饮酒。
三个月后,洛阳被唐军围困。又半年后,他跟随军队出方诸门,跟李唐的军队对抗。郑兵溃败后,他趁机带着人向南逃跑。
在山林里,他遇到了他现在的娘子。再之后,就是来到这崤山下,与伙伴们藏起盔甲长刀,做一个安稳的良民。
他本以为,他能长长久久的与娘子与孩儿一直过着这样安稳的日子的,可今日,外来的客人却说,这样的好日子,最多只能到他孙子那代。等到他孙子的时候,他孙子将比他当年还凄苦。
这怎么可以?若是那样,还不如上山为贼为寇呢!
年轻的女主人在旁边也是一脸哭相。
古语云,盗贼不如五女之门。她家中七姐妹,却唯有她活到了现在。
十岁时,她用自己的身体换来了两顿饱饭十一岁时,跟着乱民冲进了荥阳城十三岁时,吃过腐尸十四岁时,杀死了想吃掉她的人十五岁时,她在山林里与野兽为伍
四年后,她遇到了现在的郎君,又两年后,在这鸟兽漫山的坳子里搭建了安稳的小窝,有了她和郎君的孩子
她不想再回到饿肚子的年月,更不想自己的孩子也像她当年那样,为了找一口填肚皮的而出卖身体、杀人、吃腐尸
“不要!不要”她用尽了力气大声的喊着,然后跪倒在地,哀嚎着“不要啊不要啊”
殷清风和李晋安被女主人突如其来的举动惊吓到了,门外的殷良和李晋安的两个护卫也冲了进来。他们身后,村民也紧随其后。一时间,不大的茅屋内挤满了人。
张二郎从深思中惊醒,他跪在女主人的身边抱住女主人,“五娘、五娘你怎么了?五娘、五娘”
殷清风冲殷良挥挥手,让他出去。
他不知道这个五娘的“不要”是指什么,不过,大致应该和他刚才的推论有关。这个女子被吓到了。
张二郎总算安抚住怀里的娘子,他冲着乡民说道:“都出去吧,是五娘发了癫疾,没事儿的。”
张二郎曾经的手下又看了几眼,才不放心的出去了。
张二郎将他娘子扶坐好,他自己跪在殷清风的面前,“张二郎给公子磕头了。”
说完,他不停的给殷清风磕头。
“停!”殷清风制止他,“有话说话,别磕了。”
张二郎直起腰,“公子初来东山坳便看出这里的弊端,就一定有解救之策。小的恳请公子赐下!”
五娘突然抬起头,定定的看着殷清风。
二郎曾是将门子,若不是父兄死在辽东,又被族人陷害,也不至于沦落到现在这个田地。但,二郎落魄归落魄,一身见识却是不凡的。既然二郎确定这少年能解救东山坳的人,那这少年就一定有办法。
想到这,她连忙跪在张二郎的身边,“请公子发发慈悲吧”她一边哀求着一边不停的给殷清风磕头。
殷清风握了握拳,他真不习惯有人给他磕来磕去的,“想听对应之策,张二郎你就赶紧将你家娘子扶起。”
张二郎听了,非但不去搀扶他妻子,反而和五娘一起磕头,“谢谢公子的大恩大德、谢谢公子的大恩大德。”
李晋安笑了,他还没见过殷清风这么狼狈的表情。
他心里一面感慨殷清风的稚嫩,也在感慨殷清风的仁义。
这个仁义不单指他不忍心有人给他磕头,也指殷清风肯去关心这里的村夫。
他在想,若是天下官吏都像殷清风这样肯用心去关心一下他们辖下的百姓,这天下何愁不安稳?二郎每日在宫中,也就不必为这些琐事所忧心了。
殷清风见这夫妻二人的脑袋磕不完了,他说道:“为何只向田地求温饱,在我眼里,这漫山遍野都是钱财啊”
张二郎夫妻身体一僵,仰着头看着殷清风。
“这里的青壮都有一身的本事。你们可以将周围山头的猛兽杀死或驱逐走,剩下的,就是那些温和的兽类鸟禽。鹿、野稚、山兔这些不但可以捕猎,更可以圈养还有,那些野菌、松子、各种草药卖到城里不能换成钱财吗?”
“啊”
在张二郎夫妻的惊呼中,殷清风继续说道:“鹿茸和鹿鞭可以入药,鹿肉可食可卖、鹿皮可制成靴子。只这养鹿一个办法,就能养活多少人?”
张二郎夫妻惊呆了。
“这里的山坡也不陡峭,你们可以种一些果子。果子不值钱,但果子酒值钱啊你们还可以试试用果子酿醋去贩卖。
老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你看,你们守着群山,为何总想着在田地里刨食呢?”
李晋安蔑视着殷清风,是你说人家多少田不够养活多少人的好吧?他们住在这里还知道狩猎砍柴啊不过,养鹿倒是不错的生财之道
一双鹿皮靴,几十文上百文也能卖得。一头鹿最少能做个十双八双的,一百头、五百头呢?一年下来三五百贯是没问题的。好主意啊
“养鹿?酿酒?酿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