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九章:新妇祭祖(第1/3页)永世帝唐

    清风因为一些腌臜事耽误了上传,请老朋友们谅解。

    就算殷清风说得再坚决,可鱼娘心中还是没底气的。她一边顺从的换上衣衫,一边冷静的思考着。

    郎君这么做,可是十恶不赦中除了谋反和不道之外最重的两条啊!就算郎君再坚持、就算郧国公和国公夫人也都同意了,还有殷氏其他族人呢!祠堂里供着可不是只有郎君一脉的先祖先宗啊!

    以妮子姐姐的见识,理应知晓郎君这么做是颠倒自古以来的仪礼仪统的。她是劝谏过了但没有能说服,还是认定郎君可以顺利的说服郧国公和殷氏其他族人?

    那么,郎君这么坚持的凭仗是什么?是郎君在太子面前的恩宠,还是其他她不知道的理由?这个理由会是什么呢?

    甫一穿戴完毕,内心忧忧的鱼娘立刻出门去找韦妮子,“姐姐,妹妹思来想去,郎君这么做恐是要招致国公和殷氏其他族人的不满的”

    由于殷清风的独断专行,妮子和鱼娘来不及备齐新妇应该着装的钿钗礼衣,好在鱼娘平日里喜欢和几个姐妹一起设计些款式,所以,这裙襦大袖的礼衣是不愁的。至于钿钗嘛,月眉名下可是有一家首饰店的,

    武德令中规定:皇后服有袆衣、鞠衣、钿钗礼衣三等。其中,钿钗礼衣为新婚礼服,涵盖了礼服的款式、花色以及纹饰的要求和发髻上的金翠花钿数量等等内容。皇后之下的妇人则以钿钗数目明确地位身份:一品九钿,二品钿,三品七钿,四品六钿,五品五钿以此类推。

    妮子和鱼娘没有诰命在身,钿钗的数目只能是最低等的双钿。

    妮子一边耐心的听着鱼娘的担忧一边仔细插好最后一只钿钗,等鱼娘说完,她才开口说道:“妹妹,郎君有时会有些童稚的举止,但像这般涉及到先祖先制的事情,熟读典籍的郎君怎可能没有他的考量?既然郎君已经衡量过其中的利弊,你我姐妹听从安排就是了。”

    见鱼娘还是忧心忡忡,妮子又说道:“郎君虽然会与我们姐妹说起很多他的想法,但他也像其他男子一样,很多事情会闷在心里。我们这些做作为郎君内宅妇,只要做好自己的本分就好。所以,在这件事情上,不管你我姐妹现在如何担心,先按照郎君的意志去做。

    退一步说,如果郎君能说服国公,也就能说服其他族人同意他的做法。如果郎君说服不了国公,你我姐妹再揽下一切罪责,说是你我姐妹蛊惑了郎君。”

    鱼娘的心完全安静了下来。她钦佩的看着妮子。

    为rn妾,当以郎君的意志为先。事成则皆大欢喜,若事败,作为妻妾当为郎君揽下过错。不管怎么做,在郎君面前的恩宠不但不会减失,反会恩宠渐重。

    范氏在南陈时便已衰落,她自身更是家破人亡,像这等妇人之道,也只有像妮子姐姐这般出身大家族的女子才会机会接受教导的。

    安下心来的鱼娘随着妮子出门,没等她们与殷清风汇合,在走廊里就被其他三个妹妹拦住了。

    三人围着妮子和鱼娘嘁嘁喳喳的嬉笑着恭喜着。

    殷清风简单沐浴并换好衣衫后,来到书房将妮子和鱼娘二人的婚书写好。

    婚书上要写明双方的家庭门第、嫡庶、年龄等内容。

    在唐代,如果在婚书上弄虚作假,这段婚姻通常都会被强制解除,且追究作假一方的法律责任。

    解除婚约和接受法律惩罚都是小事,谁若真的这么做了那名声可就臭了,没有哪个家族能承担得起这样的后果的。所以,会在婚书上作假的情况,大多只出现在底层的百姓当中,稍微有些历史底蕴的家族是做不出来的。

    按照传统,这两张婚书是男女双方的母亲或嫡母与媒人共同完成的,但眼下只能由他bn了。

    看着桌面上两张墨迹未干的婚书,殷清风心中也是感慨万分。从今以后,他就是一个有家室的男人了。

    爷爷奶奶、姥爷姥姥、爸爸妈妈、姐姐外甥,我成家了!在唐朝成家了!虽然我在这里更名换姓了,但你们永远是我的亲人,我的子孙也永远是你们的后人。祝福我吧!祝福我的新生活吧!

    殷元平静的看着儿子以及儿子身后的妻妾。

    从早晨听到儿子的这个决定,他就神魂不定。这一整日他都在想,连太子都要言听计从的儿子,为何要做出这么荒唐的举止来?以他的智慧不可能不知晓这其中的弊端有多大!

    殷氏不怕成为其他家族的笑柄,但家族不会让一个把家族变成笑柄的人来担当家主的。

    殷氏眼见就要因他而崛起,在这关键的时刻,他为何要做出这般举动?是他不知晓他现在在家族中已经举足轻重,还是要借此自辱其名?

    都不对!

    那他到底是出于什么考虑,才坚持这么做的?

    现在,他的答案还没找到,但儿子已经带着人站到他面前了。

    又沉默了一会儿,殷元说道:“想清楚了?”

    殷清风躬身道:“孩儿恳请阿耶成全!”

    殷元无奈的看着儿子。儿子的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