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怒怼太子(第3/3页)永世帝唐



    每个字他都知道怎么写,可连在一起是什么意思?

    宅男?愤青?基情?小资?这都什么和什么?

    他觉得有必要问清楚,“你说的能详细说说吗?”

    在他的印象里,殷清风的话即使不是句句金玉良言,也能发人震聩。如果他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对诗句的写作必然会有极大的益处。

    解释个屁啊

    小爷能说我就是一枚死宅吗?这不是揭自己的短吗?

    殷清风严肃的说道:“自南朝梁朝以来,描写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虽然并不完全是充满了肉、秽和亡国之音,但不可否认的是,写作这是诗句的古人们,似乎只是为了迎奉帝王和权贵,而很有少人关心民间疾苦。”

    李世民的脸变色了。

    “侄儿以为,是为了明义理、辨是非、行正道、修持己身。诗歌不过小道耳。若是重诗词过于经义,实乃本末倒置也。”

    李世民的脸色更难看了。

    “叔叔立志是要成为超越秦皇汉武的圣人,于民无利的事情自然是不会做的。

    所以,侄儿相信,叔叔这首望雪只不过是自娱自乐而已。”

    李世民的脸色又变了,变得好看了一些。

    殷清风假装什么也没看见,继续轰炸,“世人都以为,只要苦学多年便会才气在身,便会凭借那些古人留下来的经义,就可以治国安邦了。

    若真是如此,齐民要术算什么?伤寒杂病论算什么?

    叔叔执掌朝政经年,是否可知,那些围着叔叔转的顶级权贵们,把圣人和叔叔的敕令都是让官署中胥吏去完成的?真要他们为君牧民治理地方,他们也不过是动口不动手罢了。

    在侄儿看来,仕子提笔不过是纸上谈兵,经义理解得再通透、出口又可成章之辈,论农桑稼穑还不如一个田间地头的农民,论兴修水利还不如常年行走在江河上船夫。”

    李世民的脸比刚才还黑。

    “侄儿也不知道现今的兵部尚书是何人,若是他没有读过一本兵书,没有领兵作过一次战,大唐的安危”

    “好了!别说了!”

    李世民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转过身去不想理睬殷清风。

    太气人了,之前还聊的好好的,怎么说变就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