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二章:霸道郎君(第2/3页)永世帝唐
”
长孙氏露出和煦的笑容,“妾身这后半生,就想看着你们翁婿、他们姊婿和妻弟间,能齐心合力的把大唐治理成他口中的那个永世的大唐帝国。
二郎,你能做到吗?”
“能!能!”李世民快速的点头,将长孙氏的双手捧着胸前,“一定能!有你陪伴着,一定能!”
长孙氏甜蜜的笑着。
李世民看着爱妻,傻笑着。
“啊热好了。”李世民接过瓷碟,“快来尝尝,比牛肉和鹿肉还鲜美呢。”
美味出自殷清风,长孙氏自然是抵挡不住诱惑的。
李世民期盼的问道:“如何?”
长孙氏一边咀嚼着,一边凤目眯成一条线的点下头。
“嘿嘿,就知道观音婢一定喜欢的。”李世民欢欣鼓舞,“那小子说了,让你每日最少食上这么一碟。”
他有些吃味了,“他怎么就没对我说呢?”
长孙氏好笑的夹起一片,送到他唇前。
李世民伸头叼进嘴里,含糊的说道:“有观音婢的爱护就够了。”
“满招损谦受益呐”
殷清风不停的回想着殷元的话。
这道理小爷懂,可小爷能怎么办呢?
不时常的表现出自己有用之处,谁知道李世民什么时候下黑手呢?难道小爷不想当一个架鹰遛狗的纨绔吗?这,都是命啊
将烦心事儿丢一边,殷清风安心在家养伤。
他明年要出去游学,东宫里的那些学生要安排好。
蒙学班的小崽子们可以让别人接手,毕竟东宫里有那么多有文化的宫女。实在不行,掖庭宫里那些罪官的家属或也可以顶上。
等他走后,月眉依然教语文,繁星、鱼娘和妮子分别教数学、历史和地理。
他的计划是,繁星教数学,鱼娘教地理。
历史他想指定妮子来教,毕竟她读的史书多一些。
但教书这个活儿,本身的基本功是一回事儿,能打动学生,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本集中在学习上,才是最主要的。
所以,在走之前,他一定要把事情安排妥当了。
眼下,他正坐在繁星的房间里。
繁星的伤口早就结痂,行走已经无碍。
女人多了也有烦恼,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她们每个人单独相处。所以,他不想损失这个难得的机会。
殷清风给史记断句不能停,争取在春节之前搞定。
但也不能冷落了繁星。
他让繁星先把已经断好的手稿装订在一起,再让她尝试着挑错。
“郎君,”繁星问道:“你说,司马公是怎么知道那么遥远的事儿的?”
解开心结后又有殷清风多日的陪伴,繁星渐渐恢复了活泼的本性。
殷清风放下笔,“先说说我们现今有哪些史书吧。
三国时代,吴王孙权曾对他的将军吕蒙说,他自掌管军政事务以来,觉得阅读“三史”和各家兵书对自己大有裨益。
后汉书成书于南朝刘宋,在它行世以前,“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
后汉书流传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陈寿的三国志,就是现在现在人说的“前四史”。
“前四史”之后,还有南梁沈约撰纪传体史书宋书、南梁萧子显所撰纪传体断代史南齐书和北齐魏收所著的纪传体断代史书魏书。
以上七卷史书,都成书于秦朝之后。
先秦时期的史书有很多。如:尚书、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战国策和吕氏春秋等等。
有些史书是史官当场记录,然后整理成册并流传下来的的,有些史书是后人根据前人的典籍归纳为一卷史书的。
司马公在写史记之前,阅读了大量的先秦时期的典籍。
除了我刚才说的那些被称为史书的典籍外,还有像论语、孟子这些只要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典籍,他都整理在一起。
你刚才问的,司马公是怎么知道那么遥远的事儿的。这就要说到史官了。
据说,在夏代末期已设置了史官。官名叫太史令,也称太史。”
看到繁星脸上的表情,殷清风笑道:“你是不是会问,既然史官是在夏代末期才设置的,那夏代以前的人物和事件是怎么被记载到史记当中的,对不对?”
繁星不好意思的点点头。
殷清风伸出手指头,“两个字:推测。也可以说是臆造。”
繁星不敢相信的捂着小嘴儿。
殷清风说道:“首先,先秦的典籍里的确记载了很多夏代之前的事情,司马公不可能不采用。
其次,夏代不是凭空而来的,在他之前一定是有一段历史,或者说是很长的一段历史没有被记载并流传下来。
最后,人们都希望自己的祖先有着辉煌而又悠久的历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