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二章:王度惶恐(第2/3页)永世帝唐
定听得懂“规律”二字。
可惜他不是。
在唐朝,“规”,有法度也。与“矩”合用为“规矩”。
而“律”,均布也、法也。
“规律”在唐朝解读为:有规范的律法也。而不是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也不是,有节奏的不是杂乱的。
但王度并不蠢,他联系上下句,很快就想清楚了整句话的含义。
“找到规律,就能得到分析问题的本质规律是什么?本质又是什么?如何去找?又如何去确定正确与否”
殷清风不为所动,就当没这个人一样。
当他放下笔,揉手腕的时候,看见的却是眼珠子通红的王度。
靠了小爷的老腰,这娃儿魔怔了?
或许是因为眼前的景象晃动,王度的神志开始慢慢恢复。
王度起身行礼,“度向殷侯请教,何谓本质,又如何找到规律。”
听着王度的沙哑的声音,殷清风感觉自己的心有点儿软了。
之前,王度只是史书里的一个符号,刚才,最多他就由符号变成了活生生的,陌生人,而已。但依然与他没有半个铜板的关系也没有。所以,他怼起来没有任何的心理障碍。
可眼下嘛,用光头教的说法是,他和他之间已经有了因果关系。
看王度那疯狂和执着的眼神,他若处理不好,王度真能豁上老脸,和他纠缠到底。
罢了,谁叫小爷刚才怼得太狠了。
他把笔筒推到王度面前,“请问老先生,这个笔筒值不值二十贯。”
王度佝偻着身体,将笔筒拿在手中端详,“度以为,五十贯也可。”
“在本侯的眼里,它就是泥巴烧成的文房用具而已。
不管它是出自哪个工匠名师之手、又耗时多久、上面的纹饰多精美、是否是太子赐下的的等等,它的本质不会变。
绫罗绸缎和葛麻粗布制成的衣裳,改变不了它们是保暖身体的本质篆书、隶书、草书等不同的笔体,改变不了记录是书写的本质草庐与宫殿的本质都是让人们免受风吹日晒。
同样,龙肝凤胆和五谷的本质一样,使人果腹步行与骑马的本质一样,都是为了让人去到何处。
其中的区别是,多了一些享受,快捷、美感和高人一等的傲慢而已。”
王度猛地一抬头,“敢问殷侯,世家的本质是什么,王朝的本质又是什么?请殷侯赐教!”
殷清风心里叹口气。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接见王度,更不该卖弄了。现在好了,自己挖的坑自己填吧。
还赐教,你要不要跪下拜师啊
“世家和所有家族的本质一样,都是同一个姓氏的人丁集聚在一起。区别只在于每个家族的底蕴不同。像,世代武将的武勋家族、世代经义传家的书香门第、累世高官的官宦家族等等。
若是没了这些,他们和寒门庶族有什么区别?都是有一个家主或族长,都是有几百几千的子弟,都是要让每一个子弟吃饱穿暖
而王朝的本质”
王朝是指诸侯国或附属国。在王朝之上还有皇朝。
皇朝就是大一统的朝代。
如:战国时的秦国只能称呼为秦王朝。统一六国之后,因为秦国是全中国级的朝代,就可称为秦皇朝。
同样,历代为中国附属国的朝鲜从来不是皇朝,而是王朝。
此时王度口中的王朝是指国家,而不是某个朝代。
国家的本质是哪个阶级的nn,是哪个阶级的统治。
但这话怎么和王度解释?生搬硬套的话,又得解释一大堆。
“由皇室、官吏和百姓组成。
所以,从国家的本质来说,世家与百姓没有区别,都要服从皇室和官吏的管治。
若是谁认为自己是武勋家族、官宦家族出身的子弟,就能高人一等,就能对抗皇室。最终的结果,要么推翻皇室,要么被皇室推翻,不外如是。”
王度的身体,慢慢的软在了椅子上。
以前,他以为阿耶的兴衰要论和三弟的中说,都是可以让以后的历代帝王大治天下的学说。
三弟在中说里写到:以恢复王道政治为目标,倡导实行“仁政”,主张“三教合一”。
三弟还致力于探究“天人之事”,围绕“天人”关系这个核心,阐述了人与天地、万事万物的发展、如何求学、以及对以往历史的总结等学说,
这些,是他和所有太原王氏子弟引以为傲的学说。
所以,哪怕其他世家想对抗李氏,太原王氏也只是冷眼旁观所以,当别的家族对李氏的统治越来越安稳而感到不安时,他想着是要来到长安,给太原王氏找一条新的出路。
在进入那座府门之前,在进入这座书房之前,包括他这一路走来听到的、看到的,都没有动摇他此来的目的:说服这个少年、从他口中探知李氏更多的消息、借他之手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