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不闻世家(第3/3页)永世帝唐

归来后,朝堂上实际已经由李世n导,而李渊这个开国之君竟然有隐退的心意。

    若不是有此结论,他也不会找上殷清风。若不是找上殷清风,王氏或许就如其他世家一样被李氏视为眼中钉、视为欲将铲除的目标一啄一饮,天命之啊

    这老王头看样子被敲打得差不多了,小爷就不和你墨迹了。

    “清风还要把老先生来访的经过向太子禀报,就不留老先生了。”殷清风向外虚引,“清风预祝老先生明日与太子相谈甚欢、宾主尽欢。”

    王度心中一凛,“老朽就不再叨扰殷侯了。”

    殷清风一边走一边说道:“自秦汉以后,由于中央集权官僚制的完善,影响家族盛衰的关键已不再是血缘。个人的品性、才能和优良的家风,逐渐成为维持门第不衰的主要因素。

    鉴史可知,无数的高官因缺乏良好的家风和个人的品德修养而折戟沉沙,家族也因此灰飞烟灭。

    秦统一后的第一任丞相李斯才学通达,但在私欲的驱使下与内臣赵高勾结,篡改秦始皇遗诏,最后落得“夷三族”的下场。临死前他对同刑的儿子感叹:“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警示后人:要想维持家族长盛不衰、爵禄蝉联,就必须懂得“盛极自损”“止足为贵”“持盈畏满”的道理。

    老先生带着诚意拜访清风,送别老先生之前清风就妄言几句:编撰新的儒学圣典功劳巨大,需要做的事情也很多,若是由王氏一族独自完成,皇室必然要猜忌,其他家族也会嫉恨王氏。

    所以”

    王度诚惶诚恐的躬身道:“老朽代王氏先祖与族人恩谢殷侯警世之言、爱护之心。王氏但有所成,皆殷侯之功殷侯但有所令,王氏竭力完成。

    老朽另请殷侯向太子回禀时,代王氏美言几句:就说老朽与族人唯太子是瞻,不敢有任何妄念老朽与族人有自知之明,岂敢独占泼天大功。”

    殷清风对于“殷侯但有所令”什么的,不以为意。他警告王度要止足为贵、要持盈畏满,自己就不能犯这样的错误。他巴不得让李世民以为他没有与任何人结党聚势。

    “清风身为臣子,一切以皇室为重。而且,清风年少,一心求学。若老先生以后如无要事,以后这国公府老先生还是少来为好。

    而且,刚才老先生说的族女,清风就敬谢不敏了。”

    王度先是诧异,然后恍然领悟:这人有今日的成就,非侥幸得来、非李世民抬举,而是他真的看透世间艰险、人心险恶

    “请殷侯代老朽向郧国公请罪,老朽这就告辞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