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德行谦卑(第2/3页)永世帝唐
民哈哈大笑,“朝堂上可是有不少人和你一样,奏事时直来直往的。或许,我可以给他们送几个美人去,让他们也调和调和阴阳?哈哈哈”
殷清风跟着凑趣儿,“年过百半的就别送了,免得早上起不来床误了上朝。”
“哈哈哈”
李世民好不容易收住笑声,“不说什么调和了,你还是说说打算吧,这次可别滑头了。”
殷清风道:“王度走后,侄儿也在想这个问题。”
先表下忠君之心后,他继续说道:“关陇与河东两地的家族,基本已成叔叔囊中之物。河南的家族也没值得太费心的,剩下的,唯有河北一地的家族值得叔叔重视了。
叔叔从中挑选一个出来,依照裴氏和王氏一般处理。其他家族嘛仿佛对待天下第一家族第二家族一般对待他们。”
“你说这第一家族第二家族是何意?”
“不管是联姻、还是科举、诠选、派官等,都优先他们的子弟,让他们自大自傲去。再适当的引导一些小家族围着他们一同自保”
李世民若有所思道:“遍数我和阿耶的后宫,只有崔嫔一人为博陵崔氏女,嗯好好研究下不过,”
他看向殷清风,“范阳卢氏近半的族人都住在洛阳,我就索性成全他们,顺便把幽州一带好好整治整治。将来是要对辽东用兵的,幽州需要有大量的驻军也需要大量的粮食”
这招儿狠。
崔氏蹦跶得再欢实,也要面对北面十几万大军的存在。
“叔叔n远瞩。”
李世民咧嘴一笑,算是接受了殷清风的马屁。
“我这一夜一日就在想,新儒学这么大的事儿,你怎么就想着交给王氏去做呢?若是由我下令,让修文馆去编撰,那我的”
他停下不说了,但含义很明显。
他是不舍得这个史书上大书特书的机会啊。
殷清风赶紧解释,“侄儿和王度聊起儒学和玄学等话题,一时兴起才想到了什么新儒学的。就这“新儒学”三个字也是当时随口说的。
侄儿正是后来想到新儒学对大唐治国的重要意义,才赶紧让王度向叔叔禀报。
侄儿当时在想,只要这王度不傻不蠢,肯定是求着叔叔让他的家族参与编撰的。如此一来,这新儒学还不是尽在叔叔的主导之下?”
李世民这才满意,“王度的确求了好久,我才答应他的。”
随即他豪情的说道:“前有新说文,现有新儒学,以后谁还敢嘲笑我陇西李氏只是武夫!只要这两部典籍一出,谁还敢在李氏面前说他们是什么经学传家!哈哈哈”
殷清风抱拳,“恭喜叔叔。”
李世民一挥手,“你的功劳我记下了,元日的时候多赏赐赏赐,”他头疼的说道:“只能赏赐你些钱财玉帛了。放心,我按照亲王的礼仪赏你就是了。”
“多谢叔叔。”
殷清风估计李世民的正题也该说完了,“就是今日叔叔不传唤侄儿,侄儿也有两件事要和叔叔禀报。”
李世民来兴趣了,“说!”
“侄儿想在十日安排学生放假过元日,到二月初一再开课。”
小事一桩,李世民道:“准了。”
“放假后,侄儿就带人去城南过节,元日时就不回城了。”
“这是为何?”
“躲清静去。”不等李世民追问,殷清风说道:“叔叔和王度连续去侄儿的府上,外人不可能不知晓。
以前他们少与国公府走动,现在借着元日的机会,府里少不得会有不少的客人。侄儿好清静,就不和他们打照面了。”
李世民知道殷清风是在避嫌,心里很是满意,“随你吧。”
“开学后,侄儿也不回城,就带着学生在梧桐学堂学习。”
李世民纳了闷儿了,“这又是为何?”
“侄儿这个决定,出于两个目的。
“侄儿想在游学之前,好好锻炼一下身体。出门远行,体魄不够健壮的话,很容易在路途中生病。国公府不够侄儿施展的,到了城外就随意侄儿折腾了。”
李世民只点头,没言语。
“既然侄儿意识到德行比才能更重要,就要去尝试教导孩童如何培养德行。
譬如弟子规,哪怕每日诵读不断,也只是让人知道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德行。
父母可以以身作则,传授儿女知礼节知孝道,但侄儿认为这远远不够。
于是,侄儿就想到了德行当中的“谦卑”二字。
易经曰:谦谦君子,卑以自牧。
谦卑,就是对万事万物怀一颗敬畏之心,持一份包容情怀。谦卑的人更懂得尊重别人,对人恭敬其实是在庄严自己。
上善若水,谦卑从流。在老子看来,人应该像水一样,谦虚包容,覆盖万物。
侄儿从史书上看到,出身寒门的人,因为有了谦卑的德行,才有了青史留名的可能相反,那些出身富贵的人,因为自傲自满,反而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