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一章:毕业典礼(第2/3页)永世帝唐

    四周是黑压压的人头,偏偏一丝杂音也没有。若不是从任何方向看去,他们都能看到笔直的一列学生队伍,仿佛这些学生就不存在这天地间一般。

    这可是三万人呐要经过什么样的训练才能做到如此一般?

    等月眉她们在升旗台的另一边坐下后,殷清风接过喇叭登上升旗台。

    此时的他,心情也是激动的。

    建一座容纳三万学生的小学和幼儿园,还不足以让他激动。他激动的是,这些学生就像蒲公英种子一般,将洒落到大唐各个州县,培养出更多的蒲公英来。

    巡视了一圈,他举起喇叭,“今日,为了庆贺你们当中的某些学生从这里结束学业,本侯特意邀请来名震天下的京兆韦氏的诸位长辈,做你们的毕业典礼嘉宾。

    现在,用你们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

    “啪”“啪”“啪”“啪”

    整齐的九声响,如雷一般震撼着韦氏族人的心。他们对这些学生的纲纪和殷清风的教导手段更加侧目了。

    “是为了什么?”

    韦氏族人心中一静,这个问题既简单又深奥。

    “或许大多数人会回答,为了个人前程、为了家族前程。

    本侯想说的是,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君子受言以达聪明也亦然。

    或为一隅之偏听,或为一室之迩听,或为一堂之公听。

    所受愈小则所照愈狭,所受弥旷则所照弥博。

    这几句话可以理解为:读的书越多,眼界就越开阔,心怀就越宽广,对天地万物万理的认识就越全面。

    你们在梧桐学堂读的这两年书,虽然不足以让你们参加科举考试,或许也不足以让你们成为一代大学问者,但你们应该能感受到,对一个人的益处。

    之后,你们不会因为一些龌龉就与人争吵,也不会因一时之气就与人争斗,你们明白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礼什么是德。

    匹夫之志不过是求一户一家之温饱,但你们读过书,你们要有志向!你们的志向应该脱离你们自己本身、要脱离你们家庭的本身,你们要放眼天下、要胸怀天下!

    如果你们没有这样的志向。”

    他停顿下来,扫视着操场,“那你们就听从本侯的安排!

    三年前,你们和你们的父祖家人一样,是佃奴、是贱籍。三年来,你们住的、你们吃的,比一品的亲王国公还要好!是大唐太子给了你们这一切!你们要回报大唐太子!”

    李世民?这些是李世民让他做的?

    天呐,这就更可怕了!

    原来,李世民不但正面在朝堂上掌控权势,早在暗中还另有筹谋!他要做什么!他要这些孩童少年做什么?

    而一直为李世民暗中奔走的殷清风,同样可怕!

    这样的事情,李世民没有交给长孙无忌去做、没有交给程知节去做、没有交给房玄龄去做、没有交给李靖去做偏偏交给他来做李世民是要多信任他啊

    还好还好,他们已经投效了殷清风。等太子继位,等他入仕之后,韦氏的阆公房,可就直上青云了!

    殷清风提高声音,“回报大唐太子的方式很简单:把你们所学的的,传播出去!

    你们当中有些人去过城里的皇泽院,知道那里有座皇泽学堂。你们不知道的是,大唐太子在天下各州县建起了千万座的皇泽院。那些皇泽院里的学堂没有夫子教师,而你们以后就是那里的夫子教师!”

    学生们已经习惯了言行令止,但韦氏族人却有人却忍不住低声议论起来。

    千万座的皇泽学堂?

    他们本以为殷清风强行命令他们,让他们的后人都到这里,是在断绝韦氏的传承。没想到,李世民的野心还不止如此,他这是要断绝所有家族对人的掌控啊!

    朝堂上,李世民不断颁布新的政令,在民间,他又命人教导千万寒门子弟,只要十年,这大唐的江山稳固如鼎啊!

    以前还以为李世民和其先祖一般,不过是武夫之子而已。现今看来,在谋略上与李世民相比,他们韦氏和其他家族一样,都是粗鄙之人啊

    “不一定会改变前程,但不一定改变不了。你们的前程已经改变了,还有千千万万和你们一样的孩童没有机会改变,你们,要帮助他们!

    本侯奉太子之命建这座梧桐学堂、奉命教导你们,你们回报本侯,就是回报大唐太子。你们到天下各州县做夫子教师,教导千千万万的学生,就是对大唐太子最好的回报!”

    他又提高声音,“你们愿意吗!”

    “愿意!”“愿意!”“愿意!”

    学生们的回答三声既止,但韦氏族人的心却更猛烈的跳动着。

    李世民有这么多狂热的追随者,收拢民心岂不易如反掌?

    历朝历代的帝王也做不到啊

    “能做到吗!”

    “能!”“能!”“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