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食不知味(第2/3页)永世帝唐
韦氏能积攒到足够的权势和钱财。
胡亥坐了七年的皇位,杨广坐了十四年的皇位,大不了韦氏就等着二十八年后李世民灭亡吧。
在此之前,韦氏一面积攒钱财,一面培养子弟并助其登上高位,一面,坐等风云变幻
就是不知,会是谁取代李氏。
可惜,自从阿耶和二阿兄相继去世后,韦氏在军中再无将领不对,还有云起!他现在是遂州都督、益州行台兵部尚书。若是他能再进一步
糟糕他是阆公房族人!
殷清风见带头的韦纲和韦津神色木然,他也没调解气氛,随着韦氏族人一起闷声不语把饭吃完。
他今天带着这些人参观学堂,是有目的的。
“三皇时代”实行的是“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血统继位制,国家最高领导人在风姓家族中产生。
到了五帝时代,是所谓“公天下”时代,实行的是禅让制度。
姬姓的黄帝禅位于嬴姓少昊少昊禅位于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先传位于嫡长子孺帝孺帝早夭,帝位由黄帝的曾孙喾继承帝喾传位于儿子帝挚帝挚禅位于异母弟伊祁姓的尧帝尧禅位于姚姓的舜帝舜禅位于姒姓的禹。
所以,禅让可分“内禅”与“外禅”:“内禅”为帝王将帝位让给同姓人,“外禅”为天子禅位于外姓。
所谓“天子一怒伏尸百万。”谁不愿意享受巅峰权利呢?但事情总有例外,历史上有很多皇帝是主动和被迫将帝位拱手让人的。
刘婴禅位给了王莽汉献帝刘协禅位给了曹操。
接下来,就是一波循环报应杀:曹操的孙子曹奂禅位给了司马炎司马炎族叔司马伷的后人司马德文禅位于刘裕刘裕的重孙刘准禅位于萧道成萧道成侄孙萧宝融禅位与萧衍萧衍的孙子萧方智禅位于陈霸先。
南方玩儿禅位玩儿的不亦乐乎,北朝的皇帝也不甘示弱。但南朝玩儿的是“外禅”,而北朝玩儿的是“内禅”。
北魏孝文帝拓拔弘传给了儿子拓拔宏北齐武成帝高湛传给了儿子高纬北周宣帝宇文赟传给了儿子宇文阐。
不管是南朝还是北朝,皇室禅位一次就行了。但杨坚的后人、同获谥号为恭皇帝的杨侑和杨侗,则分两次把天下江山禅位给了李渊和王世充。
唐朝之前的禅位,即使有拓拔弘那样的内禅,但也改变不了人们对禅位的认知:禅位的皇帝都是被迫的。
再过一两年,李渊就要禅位了。不管是百姓出自他们自己的认知还是有人煽风点火,李世民多少都要背上骂名的。
能让这些人闭嘴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凸显李世民的伟光正。
梧桐新村和梧桐学堂的存在,超越了现在这个时代的认知范围。他一再的在韦氏族人面前强调这一切都是李世民的手笔,就是要借着这些人的嘴巴宣扬出去。
而能听到韦氏族人宣扬的人,地位不会低到哪里去。只要上层圈子对李世民有了更深的了解,或者说是对李世民产生了惧怕的心理,最少在短时间内,这些人不会说李世民的坏话的。即使说了,也怕李世民追查到他们头上。
李世民缺少的就是时间。只要下层百姓从农耕令上获益、只要游走四方的商人从钱币改制和帝国银行上获益,即使那些世家一起诋毁李世民,他也不怕某些谣言了。
民心安稳了,大唐也就进入平稳的发展阶段。到那时,他曾经给李世民提的那些谏言,只要能再落实几项,英明神武天子的名声就再没人能动摇了。
所以,韦纲和韦津的心思,他不用猜,也大致知道会是什么样子的。
回到他居住的小楼,殷清风让韦氏族人稍等,他从楼上抗着一块被红色绸缎包裹着的木匾下来了。
他揭开绸缎,“这是太子亲自赐下的手书,韦翁带回去,让族人悬挂在各地的书铺。”
若是没有走一趟梧桐学堂,韦纲此时一定欣喜若狂。有李世民这个太子,又有殷清风这个未来的新贵照应着,阆公房的兴旺是指日可待。
但眼下他只勉强的笑道:“老朽代族人恭受了。”
他甚至不想提李世民的名字。在局势未明之前,距离李世民远一些是比较明智的。
殷清风也不计较他的态度,“有些事清风要说一下。
这第一呢,长安城的书铺由长孙太子妃的兄长,上党县公长孙无忌和我殷氏的姻亲琅琊颜氏共同经营,其他的都交给韦翁费心了。
这第二呢,文宗曾建议清风在各地建书坊,清风思来想去,决定暂时在益州、江夏和扬州三处各建一个书坊。韦翁的族人可就近从这三处书坊获得书籍。”
韦纲的次子韦文杰行礼,“文杰定不辱没淮阳侯的青名。”
殷清风冲韦文杰点下头,向韦津说道:“清风名下的茶山虽然大多都在江淮一带,但巴蜀也有几地茶山。而且,已经少量的产出了。”
中国十大名茶虽然没有一个是四川产地的,但四川的茶叶并不差。如:蒙顶山茶、峨眉竹叶青、青城雪芽、文君绿茶、峨眉毛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